根據官方數字,中國經濟一季度總體增長6.8%,與去年相比似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然而一些省市的增長指標仍出現了下降,下降幅度較大的,就有天津。它的一季度經濟增長僅為1.95%。而要知道,天津曾一度是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工業品產出增長一季度僅為0.1%,環比下跌2.2%。固定資產投資的形勢更加困難--一年下降了四分之一。
許多分析人士至少是自2008年危機以來這十年間一直在預言中國經濟將崩潰。出乎意料的是,這並沒有發生。相反,中國GDP穩步增長。然而這一次感到不安是有理由的,這就是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戰。它將剝奪中國相當一部分的出口收入。不過正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典指出那樣,這一次也還是甚麼也沒有發生。
劉典說:"沒有必要過分預估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中國的各項經濟調整,是針對中國經濟的現狀,瞄准中國經濟存在結構性失衡的痛點,所做出的必然選擇。比如說中國正在進行的三大攻堅戰,針對的就是中國經濟中槓桿率高、環境污染、貧富差距等短板。中美的貿易爭端只是一個外部因素,沒有這個外部因素,中國依然要進行這些經濟調整措施。而貿易爭端的出現,則成為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催化劑。"
實際上還在中美貿易摩擦開始之前就談到了有必要讓經濟步入健康和技術含量高的發展軌道。中國已經意識到,現代競爭能力的基礎是掌握高科技。未必誰能拒絕同創新領域領先的國家合作,儘管彼此之間存在矛盾。而這意味著,需要逐步走向創新。
劉典接著說:"中國當前所採取的經濟措施,是進行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簡單追求速度轉向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創新促進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發展,保護知識產權,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劉典說:"保持居民槓桿率在一個合理區間,有助於擴大內需。但是居民槓桿率過高,會讓居民將一大部分家庭收入用於還貸,反而抑制了家庭需求。按照海通證券11月發佈的報告,中國的居民槓桿率在54%左右,美國(79%)、英國(88%)、歐元區(59%)、日本(58%)等發達經濟體居民槓桿率水平均超過中國。我國的居民槓桿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屬於中等水平。需要說明的是,居民槓桿率在過去10年上升非常快,但是通過中國政府的有效手段,在2017年出現了下降。而合理的居民槓桿率,也給中國擴大內需的行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不過,這位中國專家認為,擴大內需不僅要依靠信貸工具。最近五年平均每年創造1300萬個就業崗位,6800萬人脫貧。城市和農村失業率一直維持在5%的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消費價格指數在2%左右。2017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二,劉典指出。而這意味著,不管外部形勢如何中國都會依靠自身力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