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世貿組織現在面臨著複雜的任務:如何評價特朗普的所作所為。如果認為特朗普確實在為國家安全而鬥爭,那麼中國向世貿組織的申訴將得不到滿足。但如果美國的行為被評價為貿易保護主義,那麼可能對美國人採取影響措施。世界媒體指出,在任何情況下美國都將開創一個危險先例,把國家保護市場競爭說成是對國家安全的關切。當前高科技領域的進步(或者被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對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首個完成這次衝刺的國家才能成為執牛耳者。因此,自然,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崛起無法不使美國憂心忡忡。
中國政府樹立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0年,使國家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國將支持機器人技術、量子物理、生產現代化領域的研究。按照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領域到2030年將聚集1500億美元,使中國GDP再增加26%。
在中國國務院2017年7月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直接說,為了達到先進階段,必須借鑒國外科技、知識和科技成果。規劃中寫到,"鼓勵國內人工智能企業‘走出去',為有實力的人工智能企業開展海外並購、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和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等提供便利和服務。鼓勵國外人工智能企業、科研機構在華設立研發中心。"
可以理解,美國不想分享自身成就。但現代世界互相聯繫的程度是如此之高,以至於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取得成功。誠然,美國可以把中國孤立於本國科技成就之外,孤立於本國市場之外。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賈晉京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但離開中國,美國單憑一己之力也無法應付情況。
他說:"基於上述情況,再結合全球產業的基本現狀來看,即使是美國也不能獨立成為全球某一產業的領先者,中國也是如此,應該說,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因為全球產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生產的產品的確運用了大量美國的管理和技術,譬如蘋果手機。但是如果它不在中國投資,也沒有在中國賣出3億台蘋果手機,僅僅靠美國市場,那麼它能成為全球手機產業中的領先者嗎?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不在中國投資、生產和銷售,可能大多數的技術和功能都不會問世。因此,不能把產業和市場單獨割裂來看。總之,中國、美國乃至任何國家都不能單獨成為世界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先者,只能說,在市場中哪些國家的企業更有可能積極地成為一個行業當中的領先者。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現狀就是該領域中能稱得上是領先者的美國公司的數量較多,但是從新湧現出來的數量和漲勢來看,中國的企業則更多。"
確實,在中國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迪顧問,CCID CONSULTING COMPANY LIMITED)的"2018年10大最佳投資機會"(Top 10 Eye-Catching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排行榜中,10個公司中有7個都是中國公司。在過去兩年內,中國一直是所謂"獨角獸"公司的引領國:"獨角獸"公司指的是那些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微軟物聯網(IoT Microsoft)事業發展部的勞倫斯·庫奧克認為,而且,這些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當地市場巨大的特點,也因為這些公司的員工們每周6天工作,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中國公司不斷變化,在作決定時候很靈活。賈晉京還認為,這是最重要的競爭優勢之一。
他說:"中國的產業組織或者稱之為產業生態,中國的產業生態較美國而言更加活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原本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最先出現。但是現在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遠遠超過美國。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產業生態更加活躍,能夠產生更多的創新型技術。因此,從供給、需求、產業生態三方面來看,都是中國能夠產生更多引領創新技術行業的企業。"
最後,很難檢驗牛津大學關於中國在商務應用領域和創建科技產業生態方面落後的數據。就拿中國的移動支付平台支付寶(Alipay)和微信支付(Wechatpay)來說。這確實是真正的產業生態,它們的規模在世界上沒有同類產品可以相比。
中國是否能夠不依靠包括美國在內的其它國家的經驗,而成為全球科技引領國?不見得。但把中國孤立出去,其它國家也就失去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巨大市場和一個強大的夥伴國。這裡的悖論在於,各國在追求卓越的同時,也都不得不互相合作和交流經驗。很久前發明出來的國際勞動分工就是這麼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