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表現出的興奮感顯得有些沒出息。美國確實有拉攏印度的意思,但是那點拉攏成不了印度崛起的關鍵推力,也成不了印度處理與中國關係的關鍵籌碼。印度的志向不是美國賣它一點軍火就能當翅膀托起來的,印度需要自己的奮力飛翔,並且不飛錯方向。
美印關係的發展,同美中與中印關係的發展在微妙地同步進行。不同的是,中國在這些關係中比印度有更多的主動意志和不被牽制的實際能力。中國發展與美國的關係,基本沒有把印度因素放在裡面,而美印關係中卻有著一定的制衡中國的因素,而這種交易中,力量弱的一方注定是籌碼。
"中國包圍印度"可以是美國拉住印度的一種謀略,或者是向印度兜售美國武器的"廣告詞",如果這真成為印度全力以赴加以應對的"威脅",那印度就會一步步淪為美國的棋子,成為給"美國第一"輸送美元的錢袋子。這不應當是印度所追求的大國定位。
華盛頓是不會做賠本買賣的。據說馬蒂斯此行的首要任務是推銷用於監控目的的"海上衛士"無人機,這筆交易可能價值20億美元。新德里電視台稱,這是美國首次向印度出售"極其敏感"的武器,是對印度作為美國重大防務合作夥伴地位的確認。而美國方面的理由是"中國潛艇在印度洋上咄咄逼人,海上安全是雙方的共同利益。"另一個重點推銷的產品是最新升級版的F-16戰鬥機,金額可能高達150億美元。如果印度受這些武器鼓舞走幫美國"平衡"中國的道路,它的前途和錢袋都將堪憂。
說到底,印度希望借助於美國來制衡中國,是對自身發展沒有信心的一種表現。與中國經濟實力的對比,再摻雜一些歷史因素,在不斷加重它的憂慮。現在,這種不自信它已成印度加入"一帶一路"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障礙,印度正在失去一個叩響門扉的發展機遇。
印度在南亞以及在整個亞洲的地位不應由美國的對華戰略決定。中印妥善解決洞朗衝突的事實表明,中印具有排除第三方因素攪和並通過外交途徑處理危機的能力。未來印度人如能不再帶有牽制中國的情結來看待與美國或某個大國的高層互動,其對華政策中才會有更多的大國成熟感與自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