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總能使人增長智慧。據我們瞭解,中國人很久以前就來到了莫斯科。那些來自“天朝”的居民在莫斯科生活和工作,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上世紀二十年代,俄羅斯首都就有了中國俱樂部,下設酒店和賓館。甚至還有“中國復興會”在活動。華聯會主席黃靜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據瞭解,1930年,“中國復興會”已有1300名會員。那時的華人主要從事洗衣業和一些小生意。從當時的報紙和莫斯科人的回憶中可以瞭解到,莫斯科洗衣店的名稱很有特色,比如“北京勞動者”、“旅順洗衣店”和“國民黨無產者”等等。伴隨前蘇聯新經濟政策的推出,所有這些都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新經濟政策後期,前蘇聯基本上全面禁止了私營經濟,之後開始了大清洗和反間諜運動。30年代末,大多數中國人離開了蘇聯。
1987-1989年,中蘇關係逐漸恢復正常後,在莫斯科又能看到中國人了。首批過來的是大學生和實習生,其中很多人一邊上學一邊經商。正是在這段時間,莫斯科開始有了現代版的華人社團。
1994年,莫斯科華僑華人聯合會在莫斯科正式成立並註冊。鄒厚功先生、白嗣宏先生和王嗣傑先生為華聯會創始人。黃靜指出。
“主創人鄒厚功老先生當時經營了一個居住樓,很多中國人住在那裡,他本人也做些貿易。他出資與同仁一起創建了華聯會。還出資辦了一份中俄雙語版的報紙,叫《中俄信息報》,中國人能看,瞭解俄羅斯;俄羅斯人也能看,瞭解中國。該報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橋梁作用,增進了中俄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
像在很多國家一樣,莫斯科的華人社團為大學生、企業家和勞動移民提供幫助;組織中國傳統節日慶典;開展各種鞏固兩國人民友誼的社會活動。
據黃靜介紹,華聯會兩年前創建了俄羅斯第一華人個合唱團——現在已成為莫斯科華星藝術團合唱團,吸收所有熱愛合唱並有志於傳承中華文化的華僑華人,這也是華聯會參與中俄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成績之一。該合唱團已成為莫斯科很多文化節目的亮點。
莫斯科華僑華人聯合會之歌儘管很早以前,俄羅斯首都就有了不少相當成功的商業中心、賓館、酒店、中醫院和文化教育中心,但這裡從未有過類似西方國家那樣的“唐人街”。
黃靜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俄羅斯不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那樣的“移民國家”。這幾個國家的居民主要是外來移民。另一方面,伴隨著溝通方式的發展變化、相互間融合度的提高、教育全球化以及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對華僑聚集地的需求正逐漸消失。原有的“唐人街”也將變成歷史名勝了。
黃靜堅信,最近一段時間里,來莫斯科的中國人數量還將增加。原因在於:一方面,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給中俄之間各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中國啓動“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給中俄兩國之間提供了更多商業和文化交流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看,莫斯科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僅是一個巨大的勞動力市場,同時也是一座存在巨大潛在機會和可以取得更多成績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