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表示,去年以來,在各方積極推動下,10+3務實合作取得新的進展。今年是10+3合作啓動20週年。20年來,10+3合作歷經兩次金融危機洗禮,成為東亞合作的主渠道,併發展為亞洲地區機制最完善、成果最顯著的合作機制之一,為推動東亞國家對話合作、促進地區發展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10+3合作20年發展歷程可以得出三點重要啓示:一是完善機制建設是保障,二是加強務實合作是動力,三是促進區域一體化是方向。
王毅指出,中方始終是東亞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抬頭背景下,10+3應擔當起東亞合作主渠道的重任,在六個方面深化務實合作,推動10+3合作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他表示,一是加強規劃指導,為10+3的可持續發展指引方向,可借鑒東盟成功經驗,將東盟共同體藍圖延伸至東亞合作平台。二是推動加強糧食安全合作,支持加強10+3農業交流合作。三是加強可持續發展合作,加強在減貧、中小企業等領域合作,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四是深化財經合作,發揮亞洲金融合作協會作用,爭取盡早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五是創新產業合作模式,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六是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整個地區的文化和地方交流。
應菲律賓外長卡耶塔諾邀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8月6日至8日出席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中國—東盟(10+1)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東亞峰會(EAS)外長會和東盟地區論壇(ARF)外長會以及東盟成立50週年活動。
東盟成立於1967年,成員國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2015年12月31日,以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三大支柱為基礎的東盟共同體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