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房峰輝將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與國防部長馬蒂斯舉行2+2對話。從美方的聲明看,朝鮮問題和國際反恐將是此次重量級人物對話的主要議題。而且就這兩個問題,美國人打算要求中國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包括加大從經濟和政治上對平壤的施壓力度。以前也對中國提出過這樣的要求,包括美國總統,不過與董雲裳在中國對國際反恐貢獻問題上的看法不同。
阿日達爾·庫爾托夫說:“董雲裳的建議的出發點也在於此。伊拉克的局勢是因美國失策而造成的。其後果至今難以預測,例如,伊拉克正瀕臨分裂成至少兩個國家的邊緣,而國家的大部分領土被‘伊斯蘭國’控制。因此美國當然希望有誰能分擔連它自己都不想提及的責任和支出。從各方面看,中國被認為是其中一個可能參與分擔的候選人。不過我認為,中國領導人足夠英明,不會不明白美國人的意圖。美國甚至都不可能在伊拉克境內通過軍事途徑消滅‘伊斯蘭國’。因此,當其他國家看到美國在反恐上實際上已遭軍事失敗時,未必會給它做炮灰,承擔主要戰爭損失。此外,有關中國似乎反恐不力的說法也站不住腳。中國領導人在本國一直努力去消滅恐怖主義的隱患,讓國際恐怖力量難以聯合起來。”
而美國往往背道而馳。它慫恿那些恐怖組織:美國以為它們會聽華盛頓的。它為它們提供武器和資金。當年就是這樣對待阿富汗的‘基地組織’,現在在敘利亞同樣這麼乾。阿日達爾·庫爾托夫指出,在此背景下中國甘當美國反恐‘默默無聞’盟友的可能性很小。
軍事分析人士弗拉基米爾·葉夫謝耶夫認為,董雲裳的這番話表明美國企圖把反恐的責任推給中國,好節省自己的開支。他說:“中國在這方面是個理想的候選人。美國人企圖把反恐的部分支出讓中國來承擔。然而美國人眼中的反恐,實際上不過是在實現自己的國家利益。一個典型例證就是支持敘利亞的恐怖組織。這不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因此在這方面暫時還不清楚中國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準備去幫助美國實現它的國家利益,以及中國能否提供這種幫助。”
觀察家們認為,中俄在反恐上的立場完全一致。部分原因是俄中兩國都在本國遇到了這種挑戰。中俄在反恐上的合作不僅打破了美國在誰是恐怖分子問題上說了算的局面,而且還加強了兩國在地緣政治上的角色,包括在中東、在敘利亞。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楊勉認為,中國同美國與西方進行反恐合作只能建立在對待這一邪惡勢力的同一立場上。
“我想強調的是,反恐需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當今國際社會中的恐怖主義,美國和西方都應負有一定的責任,大部分都與他們的‘雙重標準’有關。中國當然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是美國的責任也不能放棄。 現在美國甚麼問題都要讓中國承擔責任,我們可以承擔,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要如何承擔,在哪些方面做出貢獻?對於中國境內的恐怖主義,美國到底承認與否?如果承認,我們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恐怖主義的標準又是甚麼?美國打算要求中國做甚麼?是讓中國出更多的錢?還是要中國派更多的兵?要知道,中東的動亂並不是中國造成的,以伊斯蘭原教主義為名產生的恐怖主義,甚至是‘9·11’這類事件都不是中國製造的。而且中國一直極力在全球熱點地區勸和促談。美國應該想清楚,在消除恐怖主義根源方面,美國應當負有哪些責任。目前很多恐怖主義團伙都是打著伊斯蘭原教主義、極端主義的旗幟反對西方,針對美國,美國也應該反思這是甚麼原因造成的。現在美國人邏輯很奇怪,好像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得讓中國承擔更大的責任。”
專家們預測,將在此次華盛頓會晤中舉行坦誠的反恐問題對話,雙方將闡明各自的立場。然而很難期待能取得可讓雙方接受且有利於雙方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