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是繼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同蔡英文執政的台灣斷交並同中國大陸建交的第二個國家。去年夏天台灣領導人蔡英文出席了巴拿馬運河拓寬竣工啓用儀式。今年一月就在蔡英文前往中美洲前一天,她沒有計劃訪問的巴拿馬副外長因卡皮耶(Luis Miguel Hincapie)還匆忙表示,他的國家同台灣的關係非常好,巴拿馬不打算改變。儘管如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們預測巴拿馬同梵蒂岡和非洲兩個小國或許將是近期首批陸續同台灣斷交的國家。
香港《南華早報》稱巴拿馬與台灣斷交、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是對台灣的一次重擊,同時也加強了中國在美國勢力範圍的存在。正如俄羅斯專家哈爾拉緬科指出的那樣,恰好是美國的地區政策成了促使巴拿馬同中國建交的原因之一。
哈爾拉緬科稱這一事件破了先例。他解釋說,巴拿馬甚至在同美國關係最壞的時期也沒有決定同中國建交。這也證明瞭台灣對它的影響力之大。巴拿馬轉向中國大陸發生在美國新政府挑起巴西、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等本地區其他國家同巴拿馬金融醜聞的背景之下。這是整個大陸最大的跨境金融中心,其意義可與香港相比。
哈爾拉緬科說:“華盛頓製造了所有這些國家同巴拿馬的金融醜聞。事情甚至嚴重到了巴拿馬一些媒體因自己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而受到經濟制裁的程度。它們現在瀕臨破產。美國製造這樣的先例,是為了迄今為止在這些國家允許的一些金融業務從今以後被認為是腐敗的。我認為,在巴拿馬企業和政治界,許多人會因這些醜聞而遭受損失。他們正試圖以某種方式通過發展對華關係來平衡華盛頓的影響力。我能推測,在同中國建交後,無論是在本國還是在整個地區,他們都更會被重視,免得成為美國破壞中美、拉美、加勒比海地區國家穩定的陰謀的犧牲品。要知道,這裡對美國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巴拿馬,還要利用它破壞委內瑞拉形勢,就像在巴西、厄瓜多爾等國家所做的那樣。在這些國家對美國的政策持越來越謹慎的態度。”

哈爾拉緬科說:“所有這些與跨洋交通有關的項目,都會對巴拿馬產生很大影響。最終它會失去自己壟斷海洋交通的地位。有可能這也促使它決定同中國建交。我認為,這將加強中國在巴拿馬運河地區的影響力。與此同時,中美在這個戰略要地的對抗明顯加強。總是干擾中國有關運河的合同,運河的控制權要轉交給巴方;在巴拿馬所有其他義務中也有美國對運河安全的責任。這當然限制了巴拿馬現實的主權。我堅信,正因為如此,它才長期以來沒有同中國建交。實際上是遭到了華盛頓的禁止。我想,就是現在這也對巴拿馬的政策產生嚴重的遏制。”
與此同時,用不了多久就會看到的巴拿馬發展同中國大陸的經濟和投資合作,將促進巴拿馬在擺脫美國控制方面邁出更積極的步驟。中國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任遠喆認為,巴拿馬給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其他同台灣有著所謂“外交關係”的國家上了一課。
“此外,中國和巴拿馬的建交並不是終點。台灣現在雖然還有所謂的20個‘邦交國’,但是其中很多國家也都有意和中國建交,如果蔡英文政府繼續執迷不悟,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邦交國’和中國建交。巴拿馬位於中美洲,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中國和巴拿馬建交也是中國發展全方位外交關係的重要體現。我們不僅發展和周邊國家的關係,還重視同非洲和拉美國家的關係。例如,‘一帶一路’儘管在地理位置上不經過拉美,但是‘一帶一路’是一種合作理念,任何有意願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我們都持歡迎態度。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和巴拿馬建交並不是為了和美國競爭,也不是為了在美國後院‘放個釘子’,我們希望和全世界進行合作,中美的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長遠來看,中美在這一地區的合作機遇會更大。中巴建交不是針對美國,也不會破壞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因此,不能用冷戰思維來看待中國外交中發生的一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