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觀點:完全寄望於"歐洲-中國西部"國際交通走廊國際公路運輸聯盟(IRU)常駐聯合國代表伊戈爾•魯諾夫認為,儘管中國投資呈現增長態勢,但中國不會建立統一的投資管控體制。而在國際形勢不穩定的大環境下,中國有望在團結國際社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所有人都在期待,中國為所有人開放‘倉儲'金融資源,開始不加選擇地投資,而事實上完全不是如此。想出一個多邊(投資)機制很難。現在有亞投行,有絲路基金,但在我看來,未來項目將實現雙邊投資。中國會發放優惠貸款,但不會建立專門機構來管理貸款去向和使用情況。"
歐洲民族主義、美國"特朗普主義""爆炸",政治正確開始轉向公然宣揚民族主義,這一切對經濟發展而言都很危險,因為可能會破壞貿易協議,因此任何像中國一帶一路這樣旨在團結國際社會的想法都有著明確的國際目標,儘管它本身具備區域屬性。現在是中國作為多邊世界"辯護人"躋身世界前列、取代美國的大好機會。在向貿易孤立主義轉變的背景下,中國有機會成為全球化理念的帶路人。
專家認為,俄羅斯將從"歐洲-中國西部"國際交通走廊項目獲益良多:
"中國西部通往歐洲的陸運走廊啓用後,將為俄羅斯帶來可觀的過境運輸收入。中國1月份批准了(上合組織)公路運輸協議,開通了六大經濟走廊,也包括在中國境內的運輸線路。其中一條走廊從連雲港延伸至聖彼得堡。實際上,中國被說服打開國門用於國際運輸,這是‘改變遊戲規則'的大事。至於海運路線,我認為對俄羅斯沒有甚麼吸引力。"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謝爾蓋•盧科寧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俄羅斯有必要建立"一窗式"原則,以便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
"各國在參與一帶一路問題上開始出現明顯差別。欠發達國家對這一倡議百分之百地歡迎,而工業發達國家希望瞭解在此框架下與中國合作可能出現哪些麻煩和困難,試圖弄清哪些領域符合他們的利益,哪些領域與中國倡議相悖。俄羅斯已在外交部基礎上建立了若干機構,歐亞經濟委員會以及個別部門也在從事相關工作,結果搞得一團糟。因此有必要制定一窗式原則,以便讓中方知道去哪裡瞭解項目情況。此外,一系列國家與中國合作已有自己的議程,往往會忽視一體化組織的利益。"
"這主要是指國際金融組織,我們創建了一些有中方和其他夥伴參與的類似組織。金融創新十分重要,許多項目需要進行長期融資,例如基礎設施項目。為此我們需要引進高素質專家,政府可以吸引私營經濟參與項目。"此外,他還呼籲國際金融機構聯合投資俄羅斯基礎設施項目。
歐洲態度:透明和減少投資風險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與俄財政部長所持觀點相似。他強調,有必要完善融資結構,融資應主要依靠國際組織進行。
"應保證我們所談的這些項目有機會通過國際組織進行融資。世界銀行已開始研究這一問題,以使項目依靠國際組織和銀行進行融資。正在制定金融項目的倫敦專家可以聯合其他專家一起制定相關規則。"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世禮(Nicholas Rosellini)稱:"我們希望,在落實‘一帶一路'項目框架下,我們能夠更多地著眼於可持續發展理念,該理念包含三個層面:經濟、社會和生態。"
漆咸樓(即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副所長亞當•瓦德(Adam Ward)指出,應建立一個可以考慮到經濟落後國家特點的機制。
波蘭投資貿易局執行副主席克希什托夫•先格爾(Krzysztof Senger)表示:"現在貿易保護主義日漸盛行,貿易壁壘不斷增多,所以‘一帶一路'倡議應聯合各個國家和組織,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首先是金融領域。開發銀行與私營銀行可以開展合作,共同研究降低大型投資風險和制定新避險機制等問題。"
湄公河國家觀點:需要社會責任投資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專家吳欽貌鈕(U Khin Maung Nyo)稱,儘管對中國投資的需求量很大,但由於社會責任投資缺乏,湄公河流域國家仍面臨諸多問題。
吳欽貌鈕稱:"由於出現了諸多社會、生態問題,緬甸社會並不歡迎中國投資。問題在於,投資並不是社會責任投資。我們已叫停鐵路建設項目,而且雙方暫未決定如何繼續進行項目落實。儘管中國是緬甸的最大投資國,但緬甸社會並不喜歡中國的存在。中緬關係建立在兩國共產黨合作的基礎之上,軍事合作進行得比較艱難。"
湄公學院院長瓦查拉•里拉瓦特(Watcharas Leelawath)指出:"硬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軟基礎設施,這裡我指的是人力資源、政治原則等,有助於發展貿易和擴大投資流,這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制定出這樣的發展規劃,那麼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效益就會大得多。湄公河流域國家屬於最不發達國家,同時也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落實。我們首先需要解決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
他表示,中國在柬埔寨和越南進行了大量投資,主要集中在農業方面,包括投資香蕉種植園和稻田。例如,經常通過G2G模式向中國出口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