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官方統計,目前中國300座主要城市中有80%空氣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從2013年開始,大城市PM2.5濃度超過300微克/立方米的重污染天氣數量開始逐步減少。
與此同時,霧霾的結構本身也在發生改變。如果說此前霧霾主要由工廠廢氣和汽車尾氣組成,那麼現在60%都是臭氧、硫酸鹽和硝酸鹽等衍生物。
專家指出:“這些顆粒物化學成份比較複雜,有一些對我們的身體無害,但更多的對我們的身體有害,包括一些毒物、重金屬等。也就是說,霧霾組成複雜,在各個地方還不一樣。比如在我們京津冀地區和在長三角地區或珠江三角洲地區,霧霾的成份都不一樣,對人體的危害也不一樣,所以這個不能一概而論,要分析各個地區的污染源。比如像北京地區,汽車霧霾很嚴重,所以霧霾的化學成份就包含了一些汽車尾氣。而石家莊,主因不是汽車,而是燒煤,霧霾的主要成份是煤燃燒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我們要分清楚不同地方的不同污染源,針對性採取有力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王庚辰表示,基於對這一問題方方面面的研究,科學家們對霧霾問題解決期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說:“因為我們的產業結構、技術並不是太合理,如果我們要保持高速的發展,就需要很多能源。現在能源來源主要還是煤和油,燒煤燒油就會形成污染,所以政府現在強調要改變產業結構,要用清潔的能源,實行綠色的發展,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容易。所以說2020年也好,2030年也好,都是估計。這就決定於我們國家發展採取甚麼方式,採取怎樣的能源結構。”
中國政府此前表示,北京希望在今年年底前擺脫霧霾。2016年北京空氣潔淨度多年來首次達到國家標準,城市上空PM2.5年均濃度下降了9.9%,達到平均每立方米73微克,略低於75微克/立方米的臨界值。
到今年年底前,北京市政府計劃將PM2.5濃度降至60微克/立方米,但“季節性的”冬季霧霾仍然籠罩著首都。去年12月,北京因此不得不放了一周的“霧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