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日美兩國領導人安全顧問已經通了電話。他們討論了地區安全問題。而楊潔篪此次訪美則是中美兩國領導人2月10日通話以及中國外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2月17日波恩會面等中美互動的繼續。
中日高官訪美時間的吻合或許只是巧合。但遠東研究所專家帕夫利亞堅科則認為,這些訪問的背後也許是在為三方“不帶領帶會晤”做準備。
帕夫利亞堅科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說:“當然可以找到更深層次的意義,中日高官的會晤可能有美國人參加。雖然這一點未必太公開,因為還沒有日美中磋商機制。不過以前經常考慮過這種三角機制。有許多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亞太地區安全或許可以基於日美中三方合作這樣的機制。現在不能排除這個版本,因為儘管中美言辭都很強硬,但內心感到:雙方都想建立一種不影響各自發展、不影響確保本國和地區安全計劃的機制。與此同時日中關係一直未能恢復到足以讓地區局勢和平穩定發展所必需的程度。顯然需要某些補充性措施,它們將決定在此背景下哪一版本——和平的還是衝突的,將被選中。”
遠東研究所中美關係專家拉林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國高官訪美是很自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拉林說:“中美關係非常緊張、也很不確定。美方發表了許多令人難解的聲明,說的準確點,讓中方非常擔憂。中國需要就某些互動規則達成一致,弄清特朗普會做甚麼、不會做甚麼。中國人需要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首先,這裡顯然包括像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的問題,美國在華企業部分返回美國本土的問題,雙方在南海的行為問題以及人民幣與美元的關係問題等等。所有這些交織而成的眾多矛盾,嚴重阻礙著兩國關係的發展。”
北京語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列英認為,楊潔篪會努力減少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
賈列英說:“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敏感時期。特朗普上台後,國內外的學術界和民眾都對今後的中美關係走向持懷疑態度。因此,楊潔篪選在這個時間點出訪對於加強雙方溝通非常重要。此外,45年前的2月27日,恰好是《上海公報》簽署和發表的日子,極具標誌性意義。中美關係的發展體現在各個方面的交流,如高層互訪、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等。其中高層互訪是促進彼此理解和溝通的重要渠道。楊潔篪此次訪問美國也是為今後雙方元首會面,以及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做準備。應該強調的是,中美關係目前不僅對雙方而言至關重要,對世界政治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以及建立更加合理的新型國際關係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許多專家在認為楊潔篪此次訪美有可能將為習近平和特朗普在德國G20峰會期間會晤開始準備工作的同時,也不排除會晤可能不在那裡舉行,因為美國總統有過必須重新考慮參與各種多方會晤的必要性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