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中美關係問題專家拉林認為,特朗普在評估中國政策時改變語氣,是日本首相訪美的“重要有趣”的地緣政治成果。
拉林說:“特朗普在多次強烈批評中國的轟動性言論中自己也遇到了美國現實中面臨的問題。而且遇到了許多問題——在各個方向,在所有前線。開始明白,不會很快解決這些問題,考慮到各種因素,包括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和能力,需要謹慎而循序漸進的行動。他明白了最主要的東西,同中國惡化關係無論如何沒有必要。這對他的政策絕沒好處。這裡重要的是,還要考慮到中國從一開始就沒有對特朗普的強硬表態做出過分反應,相反,一直表示願意通過外交談判妥善解決中美關係中的問題。雖然北京也同時表明不會讓步,首先是在台灣問題和南海糾紛上。看來所有這些也促使特朗普在自己的表態中發生了暫時還不是很大、但已經是非常明顯的改變。我認為,特朗普以後也會這樣做,可以期待他在對華關係上更謹慎更周密的行動。最終,起初掀起的反華高潮將平息。我認為,美中關係多少將進入正常軌道。雖然新的反華言論還會不止一次聽到。”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汪曉風認為,美國新政府暫時還沒有明確自己的對華政策。
汪曉風說:“首先應該明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次訪問美國的主要目的是增進日美同盟關係。此前美國防長在訪問日本期間在南海問題上有過較為溫和的表態,稱這一問題是可以進行談判的。大家現在也都在期待, 總統特朗普會對此採取哪些舉措,他是否會兌現競選時期關於南海和匯率問題的承諾。但是至少現在看來,對華問題也許是他最不能兌現的承諾之一。因為在特朗普當選後,中國一直在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中方在南海、釣魚島和台灣問題上的底線非常清晰且不可逾越。可以說,特朗普還沒有做好處理上述問題的準備,所以只能先把這些問題擱置。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特朗普政府就會採取溫和、務實的態度來處理中美關係。特朗普此次沒有和安倍一道就南海和釣魚島等問題譴責中國,只是因為他還沒有真正對中美關係定下基調。”
帕夫利亞堅科說:“馬蒂斯在自己首訪韓日時說,看不到任何在南海動用某些武力的必要。日本人趕緊附和——安倍說:‘是的,我們維護海上自由通航的主張,但是不會參與某些具體的行動。’可見,特朗普向中國人發出了信號。他的女兒在春節期間參加中國駐美大使館的招待會,以及他在元宵節發去的賀電都證明,他制訂了其他的新的對華外交政策。最複雜的問題,例如,像貿易,在同中國的軍事緊張狀態下,無疑是不可能解決的。特朗普明白這一點,他使用了足夠委婉的言辭,就像邀請北京‘跳舞’一樣。”
然而2月13日中國對美日談判中有關中日存有爭議的釣魚島的表態表示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時指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無論任何人說甚麼做甚麼,都改變不了釣魚島屬於中國的事實,也動搖不了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和決心。中方堅決反對日方以《美日安保條約》為名,拉美國為其非法的領土主張背書。日美應該謹言慎行,停止發表錯誤言論,以免使問題複雜化,給地區和平穩定帶來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