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萬噸為大米。雖然與總收入1.2億噸相比,這個數字不大,但這要取決於從那一角度看。對氣候條件不太適合種植大米的俄羅斯來說,120萬噸已不僅僅是個歷史記錄。這個數字足以讓我們說:俄羅斯已經能自給自足"第二個麵包"。
全俄市場研究所副所長弗蘭楚佐夫就此評論道,大米的豐收並非是個意外。他說:
"考慮到在南部地區,首先是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大米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也就沒甚麼可值得驚訝的了。最近十年收成翻了一番多,而稻田面積僅增加了三分之一。以前俄羅斯大米依靠進口,每年要進口50萬噸。而2016年9個月進出口規模分別為13.76和13.56萬噸,實際上已經持平。這就意味著,俄羅斯的大米可以自給自足。當然不會停止大米的交易。為了超市貨架上的品種多樣化,還會進口綠色大米,主要進口印度、巴基斯坦、泰國和越南的。"
專家們在解釋俄羅斯"大米收成突破"時,認為有兩個原因。從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中期世界兩架糧價,最近10年增加了1.5倍。在俄羅斯國內市場大米價格從一噸一萬盧布增至每噸2.5-3萬盧布。對農民來說,大米成了有利可圖的穀物。順便說一下,現在當俄羅斯大米收入創紀錄後,大米價格暫時沒有降。此外,軍隊也對大米產生了興趣。俄羅斯國防部在2011年對戰士口糧做出了新的規定:用較貴、更好吃的大米和蕎麥取代了不受歡迎的大麥和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