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希望重返亞洲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李偉建認為,希拉里作為亞太再平衡和巧實力的倡導者,對奧巴馬的對話外交政策將會有較大的延續性。在中國周邊的進攻性外交思路也不會就此改變,他一定會在中國周邊拉攏更多小夥伴,尤其是東南亞地區,但她的政策也難免會受到中國的反擊。在南海的博弈由於菲律賓不願繼續當美國的棋子,因此,如果美國找不到其他合適棋子的話,中美可能會走向面對面的對抗,可能面臨危險的後果。
巴黎第八大學地理學與地緣政治學博士皮埃爾·皮卡爾(Pierre Picquart)認為,克林頓若當選,美國很可能會繼續推行在全世界各領域施加自身影響的政策。他表示:“這會是更具干預性和單邊性的外交政策,體現美國在‘各條戰線’保持存在的追求。”
皮卡爾認為:“特朗普的政策是與中俄等大國達成協議,並與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協商,劃分各自的地緣政治角色,並保障美國在新國際平衡下的安寧。在這樣的政策下,衝突風險會小很多。”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巴殿君認為,希拉里將進一步強化軍事合作和軍事圍堵,進一步推進外交軍事化,軍事領域將更加咄咄逼人。
巴殿君認為,特朗普可能會實行孤立主義,但這也可能對地區安全產生負面影響。他說:“由於特朗普執政的合法性來自於全球化過程中受到影響的中下層民眾,因此美國可能會進行一些戰略收縮,讓盟友承擔更多的防務任務,同時讓盟友為維護美國的霸權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樣可能會給於日本更大的自主權,甚至放任日本走向所謂正常國家,即重新成為軍事大國,甚至打開發展核武的潘多拉盒子,使日本可能重新走向軍國主義。同樣,韓國也可能走向擁核的道路,使亞洲地區出現核武競賽,使東亞的安全秩序徹底崩潰。”
但是,中國專家並不急於誇大兩位候選人競選聲明對中國的威脅。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李偉建指出,中國也習慣了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對華政策宣示。他表示:“用前國務委員戴秉國的話說,so what?今天的中美關係中中國已不是被動的由美國製造議題的時代,中國已逐步擺脫被美國所設置的議題引導的時代。”
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張力指出:“儘管希拉里提出在中國周邊部署反導系統包圍中國,但我認為並不會一帆風順的實現。首先是在中亞、南亞和東南亞美國並沒有美日、美韓這樣的同盟對象,也沒有朝核這樣尖銳對立矛盾,很難找到合適的藉口和合適的部署地點。印度不太可能加入美國的對華包圍圈,這對印度來說不符合他的自身利益。”
同時,擔任國務卿期間(2009至2013年)曾擁有豐富國際談判經驗的克林頓在解決各類衝突方面或許比特朗普更有成效。漢普郡學院五所學院和平與世界安全研究所負責人邁克爾·克萊爾認為,其中首要的是朝鮮核問題。
哪位候選人對中國更有利
法國中國經濟研究所(IDREC)所長瑪麗·弗朗索瓦·雷納爾教授認為,儘管克林頓將積極捍衛美國在亞洲的利益,但中國政府更容易與她找到共同語言。
專家認為:“美國總是希望在亞洲扮演核心角色,而中國則對其該角色有異議。美國將繼續利用亞洲的緊張局勢和衝突,涉足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此外,近來,克林頓比特朗普更為積極地就人民幣匯率和南海問題批評中國。但同時她堅持認為,對華關係是美國的關鍵方向,因此,我認為,中國能夠與克林頓找到共同語言。”
中國國際關係期刊研究會副秘書長吳文成認為,中國更傾向的候選人是克林頓,因為她的政策相對清晰。
他認為:“大致知道她的可能選擇,不必擔心極端的不確定性。而特朗普也許會出現蠻乾的可能,使中美關係出現極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認為,克林頓當選總統後,仍然會避免在亞太地區採取激進措施。他認為:“當然希拉里也會考慮到特朗普因素,即美國民眾對全球化的反感,所以在加入TPP很多問題上會更加謹慎一些。同時,她比較強調安全,所以她很多的精力可能會放在美國應對安全挑戰方面。所以,不一定會向她所期待的那樣對中國施加很大的壓力。美國面臨國內經濟的問題,這是它面臨的挑戰,需要和中國合作。所以,我覺得希拉里當選總統後不會對中國採取所謂的強硬政策,中美之間還是有合作的。”
特朗普此前在競選演說中威脅將懲罰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的行為。他還呼籲蘋果美國公司縮減在中國的生產。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李偉建認為:“將美國所面臨的所有經濟問題簡單歸咎於中國,無助於解決美國國內所面臨的問題,而且會使惡化美國內的經濟狀況。我想,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他會做出理智的決定。不管是網絡安全問題、貿易逆差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還是其他問題,最終必然會回到磋商解決的道路上來,牛仔式的方式無法解決中美之間複雜的問題。”
他總結稱:“總之,特朗普當選可能在經濟上的摩擦更多一些;希拉里當選在戰略和安全上的博弈更激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