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大眾熟知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還有用於醫療、安防的特種機器人,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進步,機器人已經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各界對機器人熱度不減。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並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場需求拉動下,中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9台,已連續3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預計到202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的銷售總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未來機器人行業的重心將出現在亞洲,而中國將成為機器人應用的主戰場。
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逐步推進,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需求也迎來爆發期。另一方面,人口紅利的消退以及“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也預示著我國機器人產業將迎來迅速增長的“黃金十年”。
服務型機器人佔據半壁江山
中國2013年到2021年將處於輕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隨後迅猛增加,由2.58億人增長到3.71億人,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老齡化水平在2024年達到20.3%。這必然會形成連續的“機器人需求”:生產的勞動力短缺讓人們聯想到工業機器人,而養老的勞動力短缺則讓人想到養老機器人。除了現在已經投入使用的專業級服務型機器人,未來面向個人和家庭的服務型機器人也將迅猛發展。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可減輕照顧者與病患壓力,並能提供心理慰藉、協助病患更加放鬆的居家療養型機器人。另外,服務行動不便者的醫療照護是另一大趨勢,可協助患者上下輪椅、行走復健,甚至幫助行動不便者上下樓梯的多種醫療機器人已經投入了實際應用。
雖然服務型機器人帶來了諸多方便,但另一方面,當各行各業都陸續引進了機器人時,就出現了機器人搶奪人類工作的疑慮。如何在機器人進入“職場”時保障原有勞動者的權利、如何劃分人與機器人的工作分工,將成為各國推進機器人應用時無法回避的重要議題。
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組委會秘書長徐曉蘭表示,智能製造不等於“機器換人”,簡單來說,機器人並不是來“搶飯碗”而是來“幫忙一起乾活”的。在徐曉蘭看來,中國迎接機器人時代,在很多領域,機器人正在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智能製造與機器人是多種技術的交叉融合,自身發展就離不開大量專業技術人員,它催生的新產業生態更會吸納大量勞動力。
相信未來,機器人還有更多潛力和價值等待人類去挖掘,而人與機器的良好互動必將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