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大約五年漫長而艱苦的洽談,中俄兩國於2015年簽署了24架蘇-35的採購合同。最初主要討論購機數量。俄方堅稱不能少於48架,而中方只想先買幾架,最終雙方達成了24架的協議。
購機數量商定後,還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俄羅斯不打算在採購合同框架下向中國轉讓任何技術,堅持飛機應以成品的形式供應。然而根據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中方則在2013至2014年間堅持在飛機上裝配中國產的部件。
也許這一要求與中方希望統一戰機駕駛艙內設備有關,這樣有助於組織戰機的技術維護和飛行員的培訓。根據現有資料,俄方同意做出部分必要修改。中國生產商可能參與飛機製造的部分環節。
然而,“無線電電子技術”康採恩總經理佔季加夫表示,經過進一步的磋商和洽談,雙方達成協議,即中國將收到與列裝俄軍樣式相同的戰機,唯一的區別就是將使用中國北斗導航系統。
佔季加夫承認,俄方曾嘗試將駕駛室內電子儀器上的所有標注信息譯為中文,但漢字在俄羅斯液晶屏上顯示不佳。
中國戰機上配備的是國產液晶顯示屏,信息用漢語標注。然而問題可能不在於顯示屏的質量,而是屏上顯示的飛機及武器控制系統的信息量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蘇-35與中國飛機不同,其顯示屏很難以正常字體完整顯示所有必需信息。
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仍有很多飛機配備用俄文標注的設備和屏幕,主要是蘇-30MKK和蘇-30MK2。也就是說,在當前階段這不屬於無法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如果未來中國追加購買,或者俄羅斯對華轉讓技術,就有必要重新設計數據顯示系統,以適應中國客戶的需要。
顯然,中國空軍採購24架蘇-35戰機主要是為了進行深度測試,研究其性能。瞭解蘇-35將幫助中國人更加準確地研究本國各型殲-11重型戰機以及殲-15、殲-16的發展軌跡,這些機型將長期佔據中國空中作戰力量的主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