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既有經典力作,也有現代作家的作品。有關俄羅斯文學在中國書市的地位問題,參加莫斯科第四屆文學翻譯家國際大會的中國與會者們向衛星通訊社記者做了介紹。
和俄羅斯經典作品不同的是,大眾讀者對現代作家的作品瞭解的不多。將羅曼·森欽和亞歷山大·伊利切夫斯基作品譯成中文的南京大學俄語系系主任張俊翔這樣指出。
他說:"我個人認為,從翻譯實踐和所有人對他們的關注來看,力度還不夠。也就是說,(他們)不太受關注,為甚麼呢?(我覺得)有兩點原因:現代的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影響力不能和很多年前相比,中國讀者的選擇面大了,他們接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而說到當代的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瞭解的人,或者說愛好者也比較少了。他們這批人包括一系列的作家還在發展當中,還沒有完全成型,還不是著名的作家。所以,對他們來說,我們對他們的瞭解和認識都不夠,這個現狀要去改變。"
在中國,俄羅斯文學遭遇人才不足的問題。人民大學俄語系系主任、柳德米拉·烏利茨卡婭作品的翻譯陳方這樣認為。
他說:"首先,好翻譯總是很忙,總有出版社去找他們。另外,翻譯主要是集中在大學里,但我們大學里還有很多的科研任務,譯作不算科研成果。所以,很多老師在選擇比如做科研,然後和翻譯之間會有一點猶豫。然後再就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出版社給的稿費不太多。也就是說,和你的勞動是不成正比的。這方面也會起到一點影響。"
在中國,俄羅斯經典文學作品印數高達數十萬。需要這些書籍的原因也在於它們被列入到中學必讀作品當中。但現代作家作品的印數則不超過5000-8000份。對此,張俊翔教授有著自己的看法。
他說:"我不是在批評同行們做的不夠,而是相反,我認為我們大家都在努力。比如說,大會上已經說到的中俄互譯,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中方和俄方各選50本書翻譯出來,在這個項目裡面包括了當代一些最新的作家。我想,如果沒有這個項目,有可能這些書就出不來;第二點,就是咱們這個大會本身就是一個很好地交流平台和契機,甚至包括在上一次大會上,我也見到了作家本人。那麼,每一次大會都有不同的作家來見面,還有今天在大會上發言的作家。我覺得這種交流是非常直接的,作者和譯者之間的關係通過這樣一種平台可以達到一種融合,非常好。"
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及出版,是我們兩國的共同文化財富,是我們的"黃金儲備"。我們不能僅生活在老的儲備當中。中俄現代作者書籍互譯項目,可以幫助雙方讀者更多的瞭解鄰國的生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