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經濟轉型是金融危機刺激的結果

© AP Photo貿易
貿易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週三在國新辦舉行發佈會,介紹2015年全年的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4.59萬億元人民幣 ,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下降1.8%;進口10.45萬億元,下降13.2%;貿易順差3.69萬億元,擴大56.7%。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衛星網"採訪時表示,中國進出口貿易下降7%是綜合因素造成的,因為國內外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她說:

“第一,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最大。我們進口的主要是鐵礦石、石油等大宗商品。石油進口價格下降了45.3%,而原油進口增長了8.8%,這個數字對於中國而言已經非常大了,因為我們有3.3億噸以上的進口,原油和鐵礦石也一樣,進口量增長了2.2%,但是鐵礦石價格下降了39%,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下降是一個非常大的影響,也是中國這一年貿易數字不理想、下降幅度大的一個因素。第二個因素就是國際市場低迷,國際經濟低迷,雖然我們不能把問題都推給國際,但是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確實影響進出口,特別是出口。我們出口的很多商品,對方沒有需求,就會出現"出不去"的問題。這在過去幾年是沒有出現過的,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增長的數字也即將出來,比如WTO統計,去年1-10月份,全球出口下降了11%,中國下降幅度是1.3%,還是不錯的,歐洲是13.2%,美國6.5%,日本9.5%,可以看出國際貿易在下降。國際貿易下降背後是需求疲弱,經濟增長低迷。第三,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必須要提調結構,這就有一個去產能的問題,"三高"企業需要控制,鋼鐵、水泥都是產能過剩,需求肯定會減少,這就影響進口。2015年鐵礦石進口量只增加了2.5%,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下行壓力肯定是存在的,供求關係也在發生巨大變化,我們往"新常態"走,服務貿易成了中國的第一大引擎,服務貿易是勞動密集型的,不是資源密集型的,對進口的需求會減少。
中國專家強調,現在最耗資源的製造業變成第二,電和其他消費都會減少,國內的煤炭和鋼鐵都出現了問題,中國經濟轉型對國際需求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大進大出"已經不存在了,內需以消費為主,第三產業成為對GDP貢獻第二大的產業,這種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走高,困難肯定是有的,轉型期過剩產能必須減少,這都需要一個過程,這些會對世界貿易造成一定影響,因為中國是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4月份中國出口降幅明顯收窄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海關總署:2015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7%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需求在轉型,但轉型並不是下降,原來的"大進大出"變為現在的"優進優出",有選擇的進口。這對國際上資源型出口國的影響較大,中國原來是無限量進口,現在是有選擇的進口。對投資也會有影響,我們現在是有選擇的投資,中國過去對資源需求很大,到國外投資主要選擇資源和能源型的,現在就不一定了,中國的製造能力提升後,我們會向中高檔的產業結構發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指出:


“比如轉向品牌的生產投資。這對國際貿易也會有影響,我們會更多的進口自己沒有的東西,有選擇的進口。也就是李克強總理說的"優進優出",這對那些資源型出口國家是有衝擊的,原來粗放的、資源型投資方向會發生變化。另外,產能合作是我們國家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一帶一路"是我們的新戰略,這方面的投資會增加,因此對世界投資影響總體不大。我們倡議的亞投行,以及同俄羅斯合作的金磚銀行的投資會彌補以前的資源型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方面的合作,今後在高鐵、核能方面都可以合作。中國的轉型也是金融危機刺激的結果,如果沒有華爾街的金融風暴,那麼中國的經濟可能還是在順水推舟的向前發展,但是今天不行了。全球都在去產能、調結構,如果中國不調整,就不會有持續發展,這是互動性的,我們影響世界,世界也會影響中國。”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