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於11月30日正式開幕,屆時有150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將受邀請出席大會,這是COP會議在其聯合國紐約總部之外,歷史以來組織的最大外交盛會。
徐再榮認為:“巴黎氣候大會旨在達成適用於所有締約方的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就目前情況看,要達成這一目標,難度較大。”
他指出,作為發達國家中的第一排放國,美國一直沒有加入《京都議定書》。美國認為《京都議定書》的執行會影響美國經濟的發展,同時認為如果沒有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發展中國家的參與,該協議對美國是不公平的。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此次表態清楚地表明美國政府的一貫立場。
他繼續道,即使奧巴馬政府同意簽署,但也面臨美國國內共和黨的強大壓力,這個協定要想在美國參議院獲得通過幾乎不可能。更何況,美國面臨著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為了保證大選中的獲勝,民主黨政府不可能在氣候變化問題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徐再榮進一步指出,要達成一個全球性的氣候協議,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其實現的可能性大大減少。即使能達成,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其權威性和有效性將大打折扣。事實上,美國一直試圖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外,另起爐灶,通過雙邊或多邊合作實施自主減排。
他認為,在近期陸續爆發的歐洲難民危機、巴黎恐怖襲擊、俄羅斯軍機被擊落等突發性事件,表明國際形勢的走向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國際社會在反恐問題的立場分歧、美俄矛盾、南北分歧、各國經濟形勢的變化等都是將影響巴黎氣候大會成果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將與氣候變化問題相互交織,使得國際社會很難在減排問題上達成協議。
他表示,除了美國,還有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早在幾年前已宣佈退出《京都議定書》,並明確不參加《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此情況下,讓這些國家重新參與國際氣候減排協議,前景恐怕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