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敘利亞衝突的態度很可能受到中國與中東國家乃至整個穆斯林世界的極端複雜關係的影響。中國與俄羅斯的本質區別在於,中國與中東地區主要國家沙特阿拉伯具有廣泛而多樣的經濟聯繫,因為中國進口沙特石油,並與沙特共同開展各種聯合項目。
而與此同時,2014年俄羅斯與沙特阿拉伯的貿易額不高,僅為11.3億美元。可以說與中國相比,在同這一敘利亞衝突關鍵參與者(沙特)的關係問題上,俄羅斯談不上有甚麼損失。對俄而言,更重要的是保護地區盟友,打擊對其構成威脅的“伊斯蘭國”。2014年中沙貿易額高達713億美元。長期以來,中國在彼此敵對的兩個中東大國——伊朗和沙特之間艱難地保持著平衡。
毋庸置疑,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對伊斯蘭反政府極端組織的支持也會損害中國利益。“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簡稱“東伊運”)大量武裝分子站在與基地組織有關的反政府武裝一邊。如果有一天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倒台,就意味著東伊運在敘利亞擁有可靠的後方基地,而受到勝利鼓舞的組織成員在獲得作戰經驗後,可以回到中亞和新疆。俄羅斯在敘利亞部署作戰部隊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追蹤和打擊恐怖組織隊伍里的前蘇聯籍武裝人員。而中國則不得不等到行動結束。中國外交政策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多年來中國不喜歡引人注目,盡量避免在不直接涉及自身利益的國際問題上扮演積極角色。
殲轟-7A戰機完全有能力在不觸動敵軍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的情況下投擲精確制導導彈。中國軍隊相對俄軍的一項重要優勢是擁有高效的系列武裝無人機,像中航工業(AVIC)生產的“翼龍”無人機和航天科工(CASIC)生產的彩虹-4無人機(CH-4)。中國還有一項優勢:大量射程在200公里以上的重型多管火箭炮。考慮到規模不大的敘利亞戰場,火箭炮可從安全基地對敵人施以打擊。
全球形勢越來越不穩定,如果中國真心有意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扮演主角,在海外使用武裝力量就在所難免。也許,敘利亞衝突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海外首秀的最佳時機。但遲早北京都將面對這樣的選擇:去冒險,或是放下野心、繼續 “默默無聞”下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