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在巴什基爾首府烏法舉行的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發行了一枚郵票。郵票面值為19盧布,票圖是巴什基爾民族英雄薩拉瓦特·尤拉耶夫的紀念碑,背景是烏法著名的名勝古蹟。郵票被印在了由十五枚組成的小版張上。郵票的發行量為42萬枚。
為紀念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斯維里多夫誕辰100週年髮型了一枚郵資封。郵資封上面的郵票的圖案是作曲家的肖像,背景是他一部作品的曲譜。封圖是斯維里多夫博物館收藏的鋼琴,作曲家用它創作出了許多優秀作品。斯維里多夫為普希金作品創作了許多著名譜曲。他創作的《時代在前進》直到現在還是俄羅斯第一電視台新聞節目的片頭曲。郵資封的發行量為100萬枚。
為紀念二戰勝利70週年又發行了一枚單面郵資片。上面的郵票沒有面值,帶有字母"B"。片圖是一張拍攝於1943年的罕見照片:紅軍總部一組製圖員正在為奪取德國首都精心繪制柏林地圖。郵資片發行的贊助商是俄羅斯地理協會,照片的上面有協會的標誌。郵資片的發行量為6千枚。
在莫斯科對華廣播開播75週年到來之際,我們下面就給大家介紹蘇聯為這一事件發行的紀念郵票。
實際上,蘇聯並沒有專門為對華漢語廣播發行過郵票。但是我國在不同年代發行的數枚郵票,仍可被看作是介紹對華廣播部的郵票。大家不放給出自己的判斷。
1933年,也就是還在對華廣播開播前七年,蘇聯郵政發行了一枚以蘇聯廣播事業發展為專題的郵票。郵票中央是電台天線塔,並有"蘇聯廣播電台"字樣,而在郵票的角處是電台的聽眾。右下角是名中國人(圖1)。
有人或許不禁要問:這是不是個錯誤?中國人30年代怎麼能聽到來自莫斯科的節目呢?要知道,那個年代收音機在中國很稀罕,只有富人才有,但他們不是對蘇聯很友好。不過郵票畫面到沒有任何錯。而且從檔案資料獲知,郵票上的中國人並不是某個泛指的中國人,而是確有其人。原來在中國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哈爾濱,發行的一些主流報紙都會刊登不少來自蘇聯的新聞。其中一個信息來源就是在中國收聽效果很好的蘇聯廣播電台。在這些報紙的編輯部都有懂俄語和其他外語的專家。他們收聽不同電台的節目,對其進行錄音翻譯,然後交給編輯進行修改。值得一提的是,蘇聯當時就曾進行了一個月的華語廣播試驗。從中國回來的記者對郵票設計者,就如何創作給予了啓發。他給他看了一位聽眾在哈爾濱一家報紙的編輯部收聽廣播的照片,他也介紹了自己跟這位中國聽眾是如何相識的。而設計師就把他畫在了郵票上。可見,收聽莫斯科廣播電台節目的首位中國聽眾還在對華中文節目正式開播前就出現在蘇聯的郵票上。
還有一枚郵票,我們完全有理由把它看成是為我們中文編輯部發行的紀念郵票。它出現於1959年,是為紀念無線電發明家俄羅斯科學家波波夫誕辰100週年發行的系列郵票中的一枚。在這枚郵票上,有波波夫的肖像,背景是用不同語言播出的"和平"節目使用的天線塔。而且是第一次印上了"和平"兩個漢字(圖2)。儘管這枚郵票的發行量為200萬枚,但今天很少能見到它。根據一些資料,1959-1960年,有數百枚郵票被莫斯科廣播電台的中文部先後貼在了郵寄給中國聽眾的信上。或許他們當年那些與我們通信的人中,說不定有誰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信件。
最後要談的一枚郵票,直接與對外廣播有關。它發行於莫斯科對外廣播50週年的1979年。郵票的畫面仍然是傳送"莫斯科廣播電台"各種不同語言節目的天線塔。當然也有漢字(圖3)。遺憾的是,當時我們同中國聽眾沒有通信來往,自然也就沒有用這枚郵票寄過信。但是,後來,到了80年代末,當我們又恢復了同中國聽眾的接觸後,我們用這些郵票給我們的中國朋友寄過信,還加蓋了紀念郵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