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游擊戰都是自發的,普通百姓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暴行奮起抵抗。他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沒有籌謀策劃的經驗,沒有武器,沒有同正規軍指揮部的聯繫。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最艱難的41-42年之冬,能經得住考驗的游擊隊員不超過15%。然而,正如俄羅斯國防部軍事大學教授魯布佐夫所說的那樣,沒有任何東西能撲滅抵抗的火焰。
他說:“如果有人把你的鄉村點燃,打死你的孩子或父母、妻子或丈夫,你自然會毫不猶豫地不是拿起武器就是拿起斧頭,同佔領者拼殺。後來,這些自發組織起來的鬆散的游擊隊變成了組織嚴密的游擊隊組織:職業軍人漸漸成了這些大小不一的游擊組織的指揮人員——他們通常都是逃離敵人包圍圈的正規軍指揮官,或是專門向這些組織派遣的安全部門中的內行人。游擊戰具有機動靈活、甚至戰略特性。”
為讓1943年夏的著名庫爾斯克戰役以及蘇軍進攻烏克蘭左岸的戰鬥取得成功,最高指揮部指揮1943年8月3日到9月15日代號為“鐵道戰”的大規模游擊戰進行配合,盧布佐夫告訴我們。
他說:“近170個游擊隊和組織——約有10萬人,同時在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三個共和國廣大土地上——沿前線1000公里,縱深780公里對敵人鐵路線實施打擊。破壞路基近1500公里。此外,還炸毀掉許多軍列、車站和油罐車以及橋梁。為應對‘鐵道戰’,德國人從前線調動26個師。”
“鐵道戰”大獲成功,當年9月又進行了一次代號為“音樂會”的類似行動。有近200個游擊隊參加作戰,其總人數超過12萬。最後,43年12月,第三次大規模游擊戰是“冬季音樂會”。游擊戰取得巨大成功,實際上游擊隊員僅憑自己的力量給德軍造成重創,俄羅斯軍事歷史協會學術經理米亞赫科夫強調。
米亞赫科夫接著說:“戰爭期間游擊隊員消滅、致傷、俘虜的德國官兵超過100萬,擊毀4000輛坦克,1000多架飛機。德國人當然也企圖消滅游擊隊。為每擊斃一名游擊隊員或當地人交出的一名游擊隊員,德軍許諾獎賞6公頃土地,6頭牛和70瓶伏特加 ”
我國游擊隊員的作戰範圍不僅局限在蘇聯境內。在歐洲國家參加反法西斯抵抗運動的蘇聯人超過4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