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里洛夫:《喀秋莎》在中國已成為民歌

© Sputnik / Vladimir Vyatkin / 跳轉媒體庫俄亞歷山德羅夫紅旗歌舞團首席指揮:《喀秋莎》已在中國成為民歌
俄亞歷山德羅夫紅旗歌舞團首席指揮:《喀秋莎》已在中國成為民歌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衛星新聞莫斯科2月23日電 俄羅斯亞歷山德羅夫紅旗歌舞團首席指揮尼古拉∙基里洛夫在接受“衛星”新聞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擁有共同的民歌,這些民歌加強兩國之間的文化聯繫。

首席指揮在談到有關歌舞團將在中國演出的曲目時強調,音樂家們每次都會增添新的作品。但是每次巡回演出都會演唱一些固定的俄羅斯歌曲。

他說:“中國人確實認為一些歌曲為自己的民歌。比如說《喀秋莎》、《紅梅花兒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曾經在陪同丈夫對俄羅斯進行首次正式訪問時,曾經演唱過這些俄羅斯和中國共有的民歌。

基里洛夫指出:“曾經向彭女士建議參觀劇院、博物館、音樂會的項目清單。亞歷山德羅夫歌舞團為該清單中的最後一個。但是她卻首先訪問了歌舞團。我們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亞歷山德羅夫紅旗歌舞團:俄羅斯音樂逐漸在華流行
據他稱,在音樂會期間、她主動提出是否可以與樂團一起演唱。首席指揮說:“中國第一夫人從觀眾席走出,儘管有語言障礙,但仍然與音響師進行了交流,並登上舞台用俄語和中文進行演唱。” 基里洛夫補充說:“她演唱了我們的《紅梅花兒開》,可看出她對此歌曲非常瞭解。”

亞歷山德羅夫歌舞團新聞專員瓦蓮京娜∙馬克西莫娃表示,歌舞團於2009在人民大會堂進行演出,普京和胡錦濤出席了該場音樂會。俄羅斯音樂節獲獎者曾在音樂會期間一同與歌舞團進行表演。

基里洛夫強調,俄羅斯音樂家在中國的巡演期間從中國同行那裡學到了很多有關技術方面的知識。

他談到中國同行技術上的優勢時說:“(中國的)音樂廳安裝了最新的音響設備。我們沒有使用過這種設備。音響效果非常好,舞台屏幕和音屏都沒有影響到聲音。我們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廳僅符合中國音樂廳的普通標準。(中國的)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大劇院’”。

據基里洛夫稱,中國人在藝術領域從來不複製他人的作品,他們尊重自己的民族音樂並在其他作品中增添中國的民族色彩。

歌舞團首席指揮認為:“中國有很多愛國主義歌曲,這些歌曲與表現斯拉夫音樂的俄羅斯歌曲在曲調、和聲都不同。但是,俄羅斯和中國作曲家在音樂的創作以及戲劇藝術的精神上有很多相同點。”

衛星新聞中文信息專線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