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漢語言文化來得更猛烈些吧

關注
“我要!”“給我吧!”“輪到我了!”......此起彼伏的聲音隨著一隻只伸出的手不斷傳來...

記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中俄文化節

作者:俄新網記者高懿潔

中國剪紙和皮影走進莫斯科大學

“我要!”“給我吧!”“輪到我了!”......此起彼伏的聲音隨著一隻只伸出的手不斷傳來。這並不是哪位明星在簽售,而是在莫斯科大學文科1號樓舉辦的中俄文化節。10月29日下午,由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主辦的這一活動在中國民間藝術展的熱鬧中拉開帷幕。一時間,禮堂前不大的過廳人聲鼎沸,而最具吸引力的無疑是剪紙展台。站在台子後面的是專門從中國邀請來剪紙藝術家李愛萍。這位曾多次獲得國際獎項的大師一亮出紅花花的剪紙,便如吸鐵石般引來了無數人圍觀,記者費了好大工夫才終於擠進去。

李女士一邊向我介紹剪紙的分類和歷史,手上的活兒卻一刻也停不下。一沓紙剛剪完,瞬間就被一搶而空。負責邀請事宜的莫斯科中俄藝術交流中心的李翠文女士說:“武術和書法這樣的文化藝術形式,在俄羅斯已經有了一定的愛好者,而像剪紙,別說莫斯科,就連國內都有很多人不瞭解。今天規模不大的一次亮相就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今後真該多辦一些這樣的活動,把剪紙介紹給更多的俄羅斯人。”

瘋搶剪紙最積極的是兒童和給他們幫忙的家長。站在一旁的達利婭眼紅得很,卻不好意思和孩子們搶。“太神奇了。”看著普通的紙頃刻化身精美的圖案,達利婭瞪大了眼睛。她告訴記者,自己是俄羅斯友誼大學的學生,這次和莫斯科大學的好友納塔利婭一起來的。兩人已在孔子學院學習漢語大約一年,剪紙這種東西卻是頭一回見到。

“漢語開啓了我大腦中新的記憶能力。”說起漢語,達利婭表示,最難的就是記漢字,“畢竟它們的寫法和讀音沒有絲毫聯繫。不過現在我發現,儘管腦子里無法空想出漢字的寫法,下筆時它們卻會自然而然的出來”。

而當我問道最吸引她們的中國文化時,姑娘們異口同聲的說道:“飲食!”她們告訴我說,今年去北京大學參加了夏季學校,中餐的美味至今令她們留戀,很遺憾文化節上看不到美食的影子,而莫斯科的中餐廳大都“感覺不是很正宗”。

與達利婭她們不同的是,來自實用東方學學院的尤利婭卻對剪紙展台對面的皮影京劇人物情有獨鍾。這一排惟妙惟肖的皮影更堅定了她去中國的信心:“我一定要去北京,看一場原汁原味的京劇。雖然我知道八成聽不懂,但只有這樣才能親身體會中國的韻味!”

從四歲到八十歲

除了剪紙和皮影藝術,當然不能少了書法這樣的中國國粹。中國書法家胡秀琳的13幅作品掛滿牆面,在莫斯科大學創始人羅蒙諾所夫的畫像以及文科1號樓歐洲裝潢的映襯下,顯得別有一番情趣。除此之外,主辦方還不忘請來俄羅斯高水平的書法愛好者當場獻藝。別看年紀不大,研磨下筆卻絲毫不含糊。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告訴記者,自己是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的一名教師,除了傳授自己的專業——日語言文化外,他還開設中國書法班。據他稱,自己研習書法10年,但其實並不懂漢語,不過憑著精湛的日語底子,能夠讀懂中國的古文。別利亞耶夫說,就他所知,莫斯科書法水平達到他這種程度的俄羅斯人大約有10來個,至於他的學生們,“剛開始興趣很大,漸漸知道這是一件枯燥的事,需要不斷練習和重復,很多人就打了退堂鼓,真正堅持下來的人不多”。

別利亞耶夫的書法展台也是孩子們聚集的場所。不論是金髮碧眼的,還是黑髮烏眼的,握筆的姿勢還未做到標準,個個都爭先恐後要在宣紙上一試身手。一位中國男孩的母親把兒子的手來回矯正了好幾遍。她告訴記者,兒子在莫斯科東方中文學校學習漢語,這次是和他的同學以及家長們一起來的。她和其他的家長一樣,送孩子去這所學校就是為了讓他們從小學好中文,因為“母語絕對不能丟”。

有趣的是,青少年並不是文化節的專利,在這裡還能見到俄羅斯大媽的身影。葉連娜和利利婭既不是陪孩子來的,也不是研究東方學的老專家,而是普通的退休人員。兩人一個在學氣功,一個在打太極拳,今天是和老師田野一塊來的。田野說,來他這裡上課的學生從4歲到80歲都有,大媽們退休了比較閒,練得反比年輕人更勤快些。問起中國傳統健身的效果,葉連娜和利利婭連連點頭:“身子骨果真變硬朗了呢。”

還有另一位俄羅斯大媽,倒是陪自己學漢語的兒子亞歷山大來的,不過這位亞歷山大也不是甚麼大學生,而是一位已近中年的大鬍子。儘管中文講得磕磕巴巴,但仍努力的向我傳達自己的心聲:“我在中國有個朋友,我想去看他,所以學中文。”

孔子學院:學跑步的嬰兒

這次文化節上還展出了由山西大學退休老教授梁立生與袁正明先生合著的《中俄文解讀論語印疏》一書 ,以及中國民間文化實物,包括瓷器、陶器、銅器、泥雕、刺繡、古錢幣、紅木工藝品等。俄羅斯收藏家伊薩耶娃現場給觀眾講解藏品的內容及其收藏價值。

在中國民間藝術展大飽了來賓的眼福後,活動主辦方還準備了一台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主持人的串詞是由雙語對照的俄中名詩句組成的。兩國大學生和青年藝術家聯袂表演,為觀眾奉獻了俄羅斯和中國的民間歌舞與器樂演奏等。中國四川的變臉和武術表演引來掌聲不斷,將整場活動推向了高潮。音樂會結束後,主辦方還為觀眾放映了帶俄文字幕的中國電影《孔子》。

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任光宣表示,今年的文化節是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建院以來的第3年舉辦此類綜合性的文化節。就在幾天前,莫大孔子學院剛剛迎來了自己的3週歲生日。莫大孔子學院是莫斯科現有的3所孔子學院之一,開辦3年來開設了多個不同層次的班級,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1000人。此外,學院還舉辦了各種有關中國的專題講座、研討會、競賽和其他文化活動。莫斯科大學國際合作部與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教育處在本屆文化節的準備和舉辦期間給予了積極協助,莫斯科大學副校長肖明和中國駐俄使館教育參贊趙國成也發言表達對孔子學院的祝願和對俄中教育文化交流前景的憧憬。在文化節框架內,由中國國家漢辦副主任王永利率領的代表團28日在莫斯科舉辦了有關漢語教學的研討會,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院長張英教授29日上午還舉行了公開講座。

任教授在發表講話時說:“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是一個3歲的嬰兒,他已經學會了走路,現在要開始跑步。”而在文化節的所見所聞讓記者感到,俄羅斯如今的漢語學習者和中國文化愛好者已經不僅止於致力參與俄中貿易的大學生,或是研究東方學的專業人士了,他們也許只是被中國的某種魅力所吸引,又或者,僅僅是因為“在中國有個朋友”。從這點來看,孔子學院確實已經開始"跑步"了。等到哪天,剪紙藝術紅遍北方大國,莫斯科中餐廳的口味變得正宗,像別利亞耶夫這樣的書法愛好者越來越多的時候,大概諸如孔子學院這樣的機構也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以告老還鄉,頤養天年。至於現在,我要說的是:讓漢語言文化來得更猛烈些吧!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