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俄新網記者黃軼男
屠格涅夫·伊萬·謝爾蓋耶維奇(1818年9月11日-1883年9月3日),俄羅斯19世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詩人和劇作家。生於奧廖爾省的世襲貴族之家,母親是當時奧廖爾省最大的地主貴族。自1833年,先後就讀於莫斯科大學、聖彼得堡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西派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主張廢除包括農奴制在內的不平等封建制度,但同時反對使用暴力革命手段改造社會。成名作是發表在《現代人》雜誌上的系列短篇隨筆《獵人筆記》。屠格涅夫的著名作品《羅亭》、《阿霞》、《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和《木木》等對俄羅斯和世界文學發展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屠格涅夫之父謝爾蓋·屠格涅夫,是上校軍銜退役的胸甲騎兵,相貌英俊,但心機頗深,以坐享富貴故,討得富有的女貴族瓦爾瓦拉·彼得羅芙娜(即屠格涅夫之母)歡心,做了上門女婿。屠格涅夫成年後曾描述其父是"上帝面前的漁獵高手"。
年僅16歲的屠格涅夫為保護一名農奴的女兒,曾手持獵槍,威脅前來執法的縣警察局長等人,高呼"再不走就開槍",竟將眾人嚇退。此後數年內背上"殺人未遂"的官司,直至1861年廢除農奴制。
1838年,20歲的屠格涅夫乘坐"尼古拉一世號"輪船前往德國留學。途中輪船失火,驚慌失措的屠格涅夫欲跳上供婦女和兒童專用的救生舢板,同時高呼"我這麼就年輕死掉太可惜",一時被傳為笑談。但屠格涅夫在1883年由他口述,由波琳娜·維雅爾多筆錄的隨筆《海上火災》一文中,否認了這個事實。
屠格涅夫性格優柔寡斷,敏感而脆弱,但又固執己見,嚴於律人,故朋友雖多,終不免難於相處。和他做過朋友的人包括岡察洛夫、格拉諾夫斯基、別林斯基、赫爾岑、托爾斯泰、鮑特金、安寧科夫、費特等人,與眾人大多關係鬧僵不歡而散。
1843年,意大利歌劇《西維利亞的理髮師》在聖彼得堡上演。屠格涅夫觀看歌劇,被扮演羅西尼的法國女演員波琳娜·維雅爾多所傾倒,墜入情網而不能自拔。儘管波琳娜已有夫婿,屠格涅夫仍傾其所有,追求波琳娜,前後共40年。他追隨波琳娜走遍歐洲,甚至在流放期間,聽說波琳娜赴莫斯科演出,更不惜偽造護照,改名改姓,換上農民服裝,化妝逃出流放地前往莫斯科,只為見心上人一面。其多情如此。
屠格涅夫曾力薦列夫·托爾斯泰加入聖彼得堡文學圈子,時托爾斯泰為炮兵軍官,眾人皆不以為然。獨屠格涅夫力排眾議,曾說:此人必將坐在俄國文學第一把交椅上。一語中的,果如斯言。
屠格涅夫母親瓦爾瓦拉·彼得羅芙娜不願放鬆對子女的控制,欲以斷絕經濟供養手段逼迫子女就範,為此屠格涅夫母子之間發生爭吵。屠格涅夫不肯為五斗米向母親折腰,以至於囊中羞澀的屠格涅夫有時竟向自己的跟班借幾十戈比,用來打發車夫。
一日在費特家中,眾人小聚。屠格涅夫以患民生疾苦自耀,大講其女兒如何按照英國家教要求,拿起農奴衣服,親為縫補。托爾斯泰遂出言譏諷:打扮整齊的淑女,膝頭置一骯臟襤褸,如同做戲,何談真誠?此語一出,屠格涅夫即翻臉相向,二人成仇,此後十七年不來往。
1843年, 22歲的波琳娜·維雅爾多首次赴俄羅斯演出。演出結束後,朋友把屠格涅夫介紹給波琳娜。友人是這樣向波琳娜介紹屠格涅夫的:"這是位年輕的俄國貴族, 出色的獵人,糟糕的詩人"。
1847年,創刊之際的《現代人》雜誌面臨稿荒,編輯涅克拉索夫和潘納耶夫四處拉稿,但首期雜誌上仍有空白,無稿可補。最後約稿竟約到了名不見經傳的屠格涅夫處,屠格涅夫遂作短篇小說一篇交差。潘納耶夫為提攜後進,對屠格涅夫大加介紹,並把原文改為兩名獵人的敘事口吻,宣佈將發表隨筆式的系列連載,定名為《獵人筆記》。文章一出,大受好評,屠格涅夫也因此名聲大噪,四年間共為《獵人筆記》寫了22篇隨筆。
屠格涅夫樂善好施,經常用金錢接濟周圍的朋友和熟識,基本有求必應。格里戈羅維奇曾寫道,屠格涅夫送給別人的錢比自己花掉的還要多。
屠格涅夫母親不支持他想成為作家的理想。在給屠格涅夫的信中,母親用法語寫道:"成為作家有甚麼好?這難道是貴族應該乾的事嗎?我覺得作家和書記員是一回事,都是靠胡亂塗鴉換錢花......"
屠格涅夫因《獵人筆記》遭到流放。流放期間與托爾斯泰的妹妹瑪麗婭為鄰。瑪麗婭對屠格涅夫從傾慕到愛戀,屠格涅夫也以愛慕之情回報,並以瑪麗婭為原形,創作了書信體的中篇小說《浮士德》(1856年),發表在《現代人》雜誌。但是,屠格涅夫優柔寡斷的性格使其不但不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感情,反而最後指責瑪麗婭擾亂了他原本平靜的生活。瑪麗婭憤而出家。自此在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之間就埋下了衝突隱患。
屠格涅夫曾上書俄皇亞歷山大二世,痛陳其主張如何於帝制無害,大有懺悔之意。赫爾岑在其主辦的《鐘聲》雜誌撰文,借助《聖經》故事,諷刺屠格涅夫是"白髮蒼蒼的"末大拉的瑪利亞。二人三年不來往。
屠格涅夫與赫爾岑復交,適逢屠格涅夫新書《煙》出版,遂寄一本贈給流亡巴黎的赫爾岑。此外屠格涅夫還附信一封,如同以往,在信中將身邊熟識朋友逐一大罵一通,從丘切夫,岡察洛夫直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概未能免。赫爾岑接信,惟有搖頭苦笑而已。
屠格涅夫新書《煙》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書中個別人物描寫當存疑。屠格涅夫聽到不同意見,如芒刺在身,反唇相譏。陀思妥耶夫斯基手裡拿著剛出版的《煙》,高舉過頭,晃著大聲說:這本書應該燒掉!二人自此十年不來往。
在生命盡頭,屠格涅夫曾寫下一行詩,獻給波琳娜:你摘走了我生命中所有的花朵,可你卻不到我墓前看我......
屠格涅夫在巴黎近郊的口述,由波琳娜筆錄,完成了他最後一部短篇小說。在臨終前,屠格涅夫已經神志不清。但突然看到俯身親吻他的波琳娜,出人意料地感嘆道:"你就是女王中的女王啊!"這就是屠格涅夫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