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爭奪戰引發北極“圈地運動”

關注
北極地區石油儲量超過1千億噸,這比俄羅斯石油儲量還要多出2.4倍

作者:俄新網記者黃軼男

俄羅斯政治與軍事分析研究所軍事預測中心主任阿納托利·齊加諾克日前在《獨立報》發表文章,認為圍繞北極地區蘊含的豐富資源展開的爭奪戰已經打響,北極地區和北冰洋沿岸國家紛紛加入對北冰洋海域的爭奪,在國際社會引起了關注。

眾所周知,北冰洋海域埋藏著世界上近25%的石油和天然氣,還有豐富的金剛石、金、鉑、錫、錳、鎳和鉛等礦藏。據聯合國提供的數字,北極地區石油儲量超過1000億噸,這比俄羅斯石油儲量的綜合加起來還要多出2.4倍。

北冰洋沿岸國家包括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挪威和丹麥(格陵蘭島),此外,冰島、瑞典和芬蘭也被認為是極地國家。中國對北極地區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中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建立了一個研究站,並兩次派遣"雪龍號"破冰船前往北冰洋。

目前,該地區各國對北極地區的爭奪主要是涉及對資源的爭奪。根據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北冰洋沿岸國家可以建立3海裡的領海和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但是領海的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問題,則需要由沿岸國家把關於海底的資料提交給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進行審議,在委員會提出建議後,聯合國才能確定大陸架所在位置。

2007年8月初,俄羅斯派出以奇林加羅夫為首的北冰洋考察人員,前往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8月2日由奇林加羅夫率領的考察組分乘兩個深海潛水器,抵達北冰洋底,在深度達4000余米的洋底成功進行了土壤採樣,並將一面鈦合金製作的俄羅斯國旗插在了洋底。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地進行的北冰洋底考察工作。

俄羅斯聲明,這次考察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土壤採樣證明,伸向格陵蘭島的羅蒙諾索夫和門捷列耶夫海嶺在地理上是西伯利亞大陸架的延伸部分。如果聯合國承認俄羅斯對這一海域的主權權利,那麼俄羅斯就可以對這一地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進行開採。

其他北冰洋沿岸國家出於類似動機,也紛紛加入對這一海域的爭奪。繼俄羅斯之後,加拿大宣佈投入巨資組建北冰洋海岸巡邏隊,美國也派出考察人員赴北極地區進行考察。雖然美國尚未加入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美國從未放鬆對這一地區的控制。

實際上,北冰洋沿岸國家在這一地區的爭奪由來已久。1977年,挪威把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周圍200海裡的範圍宣佈為經濟專屬區,此後在斯匹次卑爾根海域前蘇聯,繼而是俄聯邦和挪威就展開了對漁業資源的爭奪。還在蘇聯時代,前往這一海域作業的蘇聯漁民就被政府告知,如果遭到挪威海岸警衛部門的拘捕,不要簽署挪威方面提供的任何文件,以防止挪威方面用此先例,來說明這一海域屬於其經濟專屬區。至今還有俄羅斯海軍的巡邏艦艇在這一海域巡邏,主要任務就是保護在此作業的俄羅斯漁民。

1977年,加拿大宣佈其北方島嶼之間的海灣為領海,但美國對此表示反對,美方堅持認為這一海域屬於國際公海。80年代中期,當美國海岸巡邏隊的船隻試圖穿越這一海域時,引發了美國和加拿大隊這一海域歸屬的爭論。最終在1988年兩國簽訂協議,規定美國海岸巡邏隊只有在徵得加拿大方面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穿越這一海域。

目前加拿大計劃出資70億美元建設一支北冰洋海岸巡邏隊,以此保護加拿大在北極地區的領海主權和主權權利。這支巡邏隊裡將包括8艘巡邏艦艇和17艘破冰船,海岸巡邏隊的編制也隨之擴充至900人。

加拿大和丹麥對漢斯島的主權爭議已經有30餘年。這個布滿石頭的小島位於加拿大和格陵蘭島之間,兩國之間的爭端雖然沒有發展到武裝衝突,但是經常開展"旗幟"戰爭,丹麥和加拿大的考察人員輪番登島,宣佈對這個島的主權。最近圍繞著漢斯島大有衝突升級之勢,加拿大在島附近海域進行了軍事演習,加拿大國防部長還親自登上漢斯島,這招致了來自丹麥方面的抗議。此後,丹麥派出"圖盧哈克"號前往這一海域巡邏,宣示對漢斯島的主權。

美國在阿拉斯加駐有2.4萬名軍人,建有3個陸軍和3個空軍基地,此外還有一些海岸巡邏設施。美國認為,目前的這些力量是不夠的。在西雅圖,在第13海岸巡邏隊還備有三艘破冰船。按照美國2008年的財政預算,划撥給海岸巡邏隊的資金共達87.26億美元,其中1個億用於破冰船的維修保養和使用,同時還計劃擴充海岸巡邏隊。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觀點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