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年”中文報道新聞獎獲獎作品展(八)

關注
本文榮獲“俄羅斯年”中文報道新聞獎評選活動最佳社會文化文章獎第二名

本文榮獲"俄羅斯年"中文報道新聞獎評選活動最佳社會文化文章獎第二名

俄羅斯漢學家華克生盛贊俄羅斯國家年活動

期待中俄文化交流勝過1950年代

普京總統的這次訪問非常需要,非常適時,非常有益,將全面推動俄中兩國間的密切交往與全面合作,並將之推向更高的水準。我本人不是政治家,不是商人,作為一名老漢學家,我更關注總統本次訪問所包含著的人文交流內容。我相信,隨著"俄羅斯年"以及"中國年"活動的舉辦,我們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人文交往水平將超過上個世紀50年代的水平。

--華克生22日晚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

中國文化讓我身心年輕

"我今年就要80歲了,不過,你看我像80歲的人嗎?告訴你一個秘密,能夠讓我保持年輕心態和外表的,就是讓我一生都為之魂牽夢縈的中國文化、中國風情,還有偉大的中國人民。"

坐在記者面前接受採訪的這位鶴發童顏的老人,就是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最年長的、如今已經桃李滿天下的中國文化與翻譯理論教授沃斯科列先斯基。老人還有一個引以為豪的中文名字--"華克生"。

"應該說,在2005年秋天,我的中國朋友就已經提前給我過80歲生日了,他們告訴我說中國人過虛歲,當時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我畢生都要感謝中國文化,它讓我結識了那麼多的朋友,讓我的生活豐富多彩!......中俄兩國今明兩年互辦國家年活動,我希望活動取得成功,讓我們子孫後代永結友好,讓俄中人民傳統友誼源遠流長。"

與王蒙王安憶熱線聯繫

走進華克生教授的家,第一個感覺就是走進了中國文化迷宮。在他住宅的所有房間里,靠牆均排滿了書櫥,掛滿了中國各類飾品和畫作。記者看到在書齋的一個角櫥里,放著一把手折扇,扇面上題寫著李白的五言絕句:"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月明落誰家。"這是中國著名作家李准先生訪問莫斯科時贈與的藝術品。華克生認識許多中國作家,並與他們保持著密切書信往來,這些人包括舒乙、王蒙、王安憶、劉心武、余華等。他最近一次去中國,是2005年秋天。他作為研究王蒙創作的外國專家應中國海洋大學邀請前去做學術交流,並到上海去會見王安憶等當代作家。

有趣的是,華克生教授的兒子華克勝,也是漢學家,目前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在我的影響之下,我的太太、女兒、兒子都對中國文化充滿興趣,都是中國人民的朋友。"

俄羅斯漢學研究出現斷層

俄羅斯的漢學研究與教學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水平之高也曾居世界領先地位。對此,華克生指出:嚴格地說,在1970年代之前,在歐洲居於遙遙領先地位。俄羅斯漢學研究人數之多、研究成果之精、教學水平之高,是法國、德國等漢學研究大國都難以望其項背的。但是由於歷史、社會和政治等諸多原因,近30年來俄羅斯的漢學研究與教學與其他歐洲一些國家相比,已經顯現出落後之態,這一跡象讓俄羅斯的漢學家心急如焚。

華克生教授表示,現在俄羅斯從事漢學研究和漢語教學的人,正處在一個斷層階段,即老一代的專家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台,而新一代的研究者還沒有能力承擔起接班人的重任。僅以莫斯科為例,現在在大學里從事漢語教學工作的人,年齡大都在50歲以上,而且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目前,開設漢語課的學校有莫斯科大學、友誼大學、莫斯科語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和莫斯科高爾基現代文學院。

願為"漢語熱"發揮余熱

但最近幾年有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那就是在大學里選學漢語的俄羅斯學生人數每年都呈增長勢頭。

華克生分析,隨著對華交往的日益深入,現在在俄羅斯的許多大公司、大財團、銀行和旅行社,漢語人才簡直成了"稀缺商品"。這一社會需求導致俄羅斯大學里在幾十年後又一次出現了漢語熱。"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漢學研究後繼有人了。我認為,中俄文化不能出現斷層,我們這些老人有義務退而不休,繼續發揮余熱,培養一代新人"。

《文彙報》帶我瞭解當代中國

華克生教授是文彙報記者站的常客,他定期從記者站取走寄來的《文彙報》和有關中文雜誌。老人說:"恰恰是上海《文彙報》給我提供了給學生講授漢語語言與翻譯理論課的最鮮活素材......可以不誇張地說,莫斯科亞非學院的很多學生,都是從《文彙報》開始接觸中國現代語言的,從這張報紙接觸並瞭解中國社會變革的。"

"國家年"要讓年輕人多溝通

華克生教授認為,與1950年代中蘇友好時期相比,現在在莫斯科的書店裡,介紹中國的圖書、工具書、小說和雜誌,簡直就是鳳毛麟角,現在的俄羅斯青年人,對中國的瞭解十分有限,而且很多信息非常片面。在莫斯科大學里學習漢語的學生,實際上很希望瞭解變化中的中國,瞭解變化中的語言文字,瞭解中國青年人的價值觀和愛情觀,瞭解中國發生的一切。

"我們需要這樣一個機會,讓年輕一代相互瞭解生活在邊界對面的人們,想甚麼,追求甚麼,閱讀甚麼,習俗是甚麼。我認為,只有讓年輕一代相互瞭解了,我們的國家關係才能牢固"。

希望普京女兒成為新漢學家

華克生教授3月22日晚興奮地告訴記者:"我最近兩天一直在密切關注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的報道,並對普京總統本次訪問取得成功表示由衷高興和激動。"

老人特別提到普京總統在訪華前告訴中國記者他的女兒都在學習武術,而其中的一個也確實在學習中文。普京當時說,"我完全理解她,因為她有可能原汁原味地瞭解貴國的文學以及豐富的精神和哲學遺產。"華克生教授對此非常興奮,認為這表明中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語言已經引起俄羅斯年輕一代人的高度興趣,他說:"我希望總統的女兒能夠成為新一代漢學家,讓俄羅斯的漢學事業薪火相傳。"

人物簡介:神往東方文化翻譯中國文學

華克生教授是俄羅斯為數不多的老一代中國文學研究家和翻譯家,是莫斯科大學著名的漢學家。50多年中,他曾經參加翻譯出版了《儒林外史》、《金瓶梅》、《西遊記》、《三言兩拍》、《十二樓》以及中國現代作家老舍先生、王蒙先生的著作集,他是公認的俄羅斯研究現代中國文學的權威者。

1945年衛國戰爭結束後,華克生考入莫斯科一家航空技術學校學習機械專業,出於對東方文學的異常神往,他毅然轉學進入蘇聯軍事外語學院學習漢語,之後又進入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

1957年,他首圓中國夢--他被蘇聯教育部派遣前往北京大學進修漢語,曾經先後師從王力、周祖謨、林庚和吳組緗等中國頂尖學者,後在導師吳組緗先生的指導下,開始著手翻譯《儒林外史》,並完成了副博士畢業論文--《偉大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成了蘇聯在這所著名學府里攻讀中國文學副博士學位的第一人。

在北大期間,他曾經參加過修建十三陵水庫,參加過大煉鋼鐵運動,曾經有幸到中國各地去旅遊,接觸各個階層的人士和他們的生活現實,耳濡目染了中國文化精髓、中國文化的變遷與發展。

華克生一生中曾經多次到過中國,"文革"期間還在蘇聯使館當過一任外交官。

(作者為《文彙報》駐莫斯科記者姜辛)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