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過一部保護島上民族語言的法律

© flickr.com / Alex Lin台北市
台北市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台灣“立法院”通過一部保護島上民族語言的法律。

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新法旨在保障語言多樣性和各語言及文化均衡發展,因為語言不僅是交流工具,也是文化和歷史精華的載體。

該法律中的民族語言指的是台灣民眾使用的所有語言,包括肢體語言。該法承認所有語言平等,不允許因為某種語言的語言特徵歧視該語言,也不得禁止某種語言使用。該法還規定,政府應當推動台灣的出版作品、電影、電視節目採用各種語言,而獲得政府財政支持的非營利性機構應以不同民族語言提供服務;教育機構應在三年內為中小學組織起各民族語言課程;考慮成立民族語言電視台或廣播電台。

該法律將大大提高台灣土著居民的語言地位,要知道許多土著語言已處於消失的邊緣。

台灣的語言地圖非常獨特。原住民說南島語系的語言,南島語分布範圍覆蓋馬達加斯加到復活節島的廣大土地,這些地區語言都同氣連枝。這種語言分布表明,台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南島民族正是從台灣走向太平洋和印度洋諸島。

台灣為何需要需要兩種官方語言?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台灣為何需要兩種官方語言?
台灣島現存十多種原住民語言,具體數量很難確定,因為難以劃分語言和方言之間的明確界限,一些語言沒有得到很好地描述,還有數十種語言在歷史上消失。

泰雅語使用人數最多(超過8萬人),接下來是排灣語(6.6萬人)、賽德克語(2萬人)、太魯閣語(2萬人)、魯凱語(1.05萬人)、布農語(3.8萬人)、卑南語(8500人)、賽夏語(4700萬人)、雅美語(3800人)、鄒語(2100人)、撒奇萊雅語(913人)。阿美族居民超過20萬人,但沒有資料顯示他們當中多少人掌握民族語言。有一些語言只有寥寥幾人掌握,比如卡那卡那富語,2015年只有4人掌握這種語言,還有拉阿魯哇語,2013年精通人數只剩9人。西拉雅語和巴宰語已滅絕,但現在台灣正在試圖復興這兩種語言。

台灣原住民總人數超過53萬人,佔總人口的2.3%,但其中許多人開始改說閩南話。上世紀80年代之前,政府實施同化政策,不支持台灣原住民使用原住民語言。2017年台灣通過一部法律,按照此法,小學生可以按意願學習民族語言。

新法律也保護台灣使用的漢語方言。除了閩南話和普通話,島上還說其他漢語方言,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客家話。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