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翻譯家:俄話劇《長子》搬上中國舞台具有現實意義

© AFP 2023 / GOH CHAI HIN 中國翻譯家:俄羅斯話劇《長子》搬上中國舞台具有現實意義
中國翻譯家:俄羅斯話劇《長子》搬上中國舞台具有現實意義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衛星新聞北京11月11日電 中國俄羅斯戲劇文學研究家、翻譯家白嗣宏先生在接受“衛星”新聞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改編自蘇聯劇作家萬比洛夫《長子》的同名話劇,登陸中國國家話劇院舞台,具有現實意義。

話劇根據中國著名作家、翻譯家白嗣宏等人參與翻譯的《萬比洛夫戲劇集》創排,由中國國家話劇院青年導演常頔執導,將於11月11日至20日在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出8場。故事講述的是兩個青年陰差陽錯闖入一個老樂師家,並謊稱是老人的長子,老人信以為真,最終年輕人經過一番靈魂的糾結,在騙局揭穿後決定留下來,成為老人真正的"長子"。

上海國際藝術節獲獎者俄木偶劇團:中國觀眾具有令人驚訝的語感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木偶劇團:中國觀眾具有令人驚訝的語感

白嗣宏表示,"《長子》所講述的故事很具有人性,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關係,真誠感情。從這個角度來看,相信中國觀眾能夠接受這部劇,這也是選擇翻譯這部作品的原因。該劇導演以及國家話劇院負責人選擇編排這部劇,說明話劇本身的現實意義很重要。"

白先生繼續道,"比如,劇中兩個陌生的年輕人去敲一位老戰士的門,老戰士開門並讓他們進去。這說明人與人之間存在一種信任,而這種信任關係,在當前的社會是不夠的。從這點而言,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在白先生看來,戲劇作品翻譯相對文學作品更有難度。他說,"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歌的翻譯基本以文本為主,而話劇作品在翻譯過程當中,還需考慮譯出的劇本要適合舞台的表演。尤其是適合中國舞台的表演,用詞要符合中國的劇本特點,使演員能夠朗朗上口,讀起來像真正的舞台語言一樣。"

王家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王家新:俄羅斯文學對中國詩人具有特殊意義

白先生指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戲劇界翻譯了六部萬比洛夫的劇本,認為其作品繼承了俄國戲劇的傳統。八十年代後期,萬比洛夫戲劇曾在中國的小劇場上演過。中國國家話劇院這次正式將《長子》列為劇目在國家級話劇院上演,具有重要意義。

亞歷山大·萬比洛夫是蘇聯著名劇作家,被稱為"當代的契訶夫",在蘇聯當代戲劇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他的劇本以深刻挖掘人物內心世界,著重表現蘇聯社會道德問題著稱。《長子》是目前在俄羅斯演出率最高的萬比洛夫作品之一,在中國是高等院校戲劇影視文學導演等專業必讀書目。

白嗣宏,生於1937年,曾留學蘇聯,主要從事俄國文學、俄國戲劇和俄國國情研究,是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翻譯過多部文藝作品,其中包括《列夫‧托爾斯泰戲劇集》、《果戈理戲劇集》、《阿爾布卓夫戲劇選》、《萬比洛夫戲劇集》等等。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作為中俄互譯出版項目的中方執行機構,近年來已推動多部中國、俄羅斯經典和現代文學作品在兩國翻譯出版。《長子》是繼《辦公室的故事》、《我可憐的馬拉特》之後,文著協引進的第三部俄羅斯經典話劇。《我可憐的馬拉特》劇本也由白嗣宏翻譯。近期,文著協還將代理引進《老式喜劇》。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