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雜交”是否將排擠人類?

© Sputnik / Maxim Bogodvid“人機雜交”是否將排擠人類?
“人機雜交”是否將排擠人類?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現代科技發展水平能夠把人們很早以前覺得似乎是天方夜譚的、屬於遙遠未來的科學思想變成現實。而科技進步使人類距離把超人類主義的思想變成現實更近了一步。入選俄羅斯5-100計劃院校項目的學者們正在研究如何製造出腦機接口,以補償人類的缺陷,擴展人類的能力。

通往健康和長生不老之路

從遠古時代起,人類就在夢想擴展自己能力的邊界,從而達到長生不老的境地。中國的道教徒、歐洲的煉丹家,以及其他學者和神秘主義者一直致力於這些事情。從1980年起,超人類主義者(Transhumanism,來自拉丁語)繼續他們的探索。這些人確信,正是科學能夠補償人類的缺陷和殘疾,戰勝衰老和死亡。

大多超人類主義者都秉持“裝有控制型人工器官”的思想——製造出人造器官,用儀器取代人體的大部分,且在損壞情況下可以修復和更換。從傳統上來說,“人機”形象存在於神話或童話中,但“裝有控制型人工器官的人”這個術語本身是在1960年研究如何擴展人類能力以在地球之外生存的構想時出現的。

早在20年前,科幻片就把“裝有控制型人工器官的人”(人機雜交)置入了不確定的未來。但2019年7月,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成員詹姆士·拉夫洛克出了一本書,書中寫道,“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時代可能很快終結”。

這與學者們在製造所謂“腦機接口”領域所取得的極大突破有關。這裡指的是一種基於計算機軟件的數據交換系統,它能夠把肢端、人造眼、甚至是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的感覺器官接入人類和動物的大腦。

處於監控下的病人

在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看來, 現代人已經成為“裝有控制型人工器官的人”:人類和機器的共生現象已經開始,因為人類已經把擁有技術能力和極大存儲功能的智能手機視為是自己的延續。帶有基於神經網絡的特殊軟件的智能手機可能成為幫助患有腦部重疾帕金森病(PD)病人的創新工具。

聖彼得堡國立電子技術大學(ETU "LETI")的學者們研究出了遠程監控病人狀況的獨特方法。軟件自動填寫病人日誌,在醫生接診前分析病人在任何時間內狀況的綜合圖景。這項研究成果有助於替代醫生每日監測病人,極大降低病人不準確評估本人狀況的風險。

聖彼得堡國立電子技術大學計算技術系教授尤利婭·希奇金納介紹說:“從裝置上取出數據,6個敷設的傳感器有助於追蹤病人的活力和各種症狀,以評估病人的狀況。”

生物假體

俄羅斯生化人:沒了手腳,但不要放棄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生化人:沒了手腳,但不要放棄
在不久的將來,學者們將能夠通過廉價宜行的方式解決所有病人的殘疾問題。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的大學生們製造出了腳踝和小腿假體,它有助於殘疾人比佩戴同類產品時更自然地活動。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自然科學學院學生、項目主持者丹尼爾·謝爾比諾維奇介紹說:“現在我們即將結束試驗樣品的研發工作。主要零件已經模擬出來。我們計劃把活性假體的價格控制在優質消極假體的價格水平上。”

智能服裝

長生不老藥與“智能家居”:科學近期將作出甚麼承諾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長生不老藥與“智能家居”:科學近期將作出甚麼承諾
按照在未來學家中流行的理論,人類的自然進化已經達到極限,現在由人類自己控制的人工進化即將粉墨登場。未來取代智人(Homo sapiens)的將是更完善的人類種類。

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MEPhI)名為“Mio-Interface”的研究成果能把肌肉的電場活躍度變換為信號,有助於遠程控制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系統在內的科技裝備,並為需要計算各種指標的運動員縫紉智能服裝。

該項目贏得了中俄工業創新大獎“Innovation Awards”。

莫斯科物理工程學院高等工程學院研究生布拉特·艾特巴耶夫介紹說,“與其它同類產品相比,我們研究成果的優勢在於精准度高,且能夠利用相當廣泛的一攬子識別算法。”

新新人類

學者們認為,未來的“後人類”已經不再是我們所習慣指稱的人類,而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類本身可能失去統一的種群屬性。

秋明國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負責人伊戈爾·丘巴羅夫介紹說:“即便我們目前不是真正的裝有控制型人工器官的人,也就是說,我們目前還沒有安裝人工器官,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社交活動中,我們早就成了生物機器人,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服從於一攬子算法,熱捧各種軟件。從導航、到社交網絡中的交流、到無人機戰爭——所有這一切都不服從於某人的意志,而是聽命於不斷學習中的人工智能。”

人類應該研究聽命於自己的機器的行為及其對人類和社會的影響,這有助於避免科技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不受控制的負面影響。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