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未來需要更多的愛”:藝術家張洹COVID-19作品將在冬宮展出

© 照片 : Zhang Huan StudioХудожник Чжан Хуань в студии.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Pearl Lam Galleries
Художник Чжан Хуань в студии.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Pearl Lam Galleries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當代藝術家張洹“灰燼中的歷史”畫展將成為冬宮今年主要大事之一。到目前為止所有俄羅斯博物館都已關閉,聖彼得堡博物館也僅在秋季開館。張洹專門為冬宮博物館創作了30幅以俄羅斯和聖彼得堡為主題的作品,並將分享他在Covid-19疫情中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衛星通訊社聯繫到了張洹和項目組織者林明珠,以瞭解秋季展上等待參觀者的作品。

香港畫廊老闆林明珠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電話採訪時強調:“張洹是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和人,他的人生哲學是佛教。他所有的作品都是無限的耐心和痛苦的結果。他在雕塑和繪畫等各個藝術方面都非常有才華。在我們建立友誼的14年中,我從未見過他自欺欺人。與其他藝術家相比,這是他的特色。”

© 照片 : Zhang Huan Studio/Hermitage Museum"問孔子№3"
“我們在未來需要更多的愛”:藝術家張洹COVID-19作品將在冬宮展出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問孔子№3"

我的冬宮

張洹曾有一個難得的機會——他是首位在冬宮展出自己作品的當代中國藝術家。正是通過他的作品,許多俄羅斯人才開始熟悉中國美術。這是藝術家本人的想法:“我覺得這是一種緣分,我的命中就在2020年發生疫情這一年在冬宮做這件事。我的個性和你們國家的人一樣 。 通過這個展覽,俄羅斯的朋友能看到兩個國家的歷史,中國兩國建交以後近現代史的交往,能感受到兩國人民生活的喜悅 ,能感受到中國和俄羅斯是永遠的兄弟。”

帶到冬宮的作品非常多,種類也多:一是《香灰》系列,二是《我的冬宮》系列,三是紅色的《轉世革命》系列,三個系列構成了“灰燼中的歷史”這個主題。

© 照片 : Zhang Huan Studio/Hermitage Museum”我的冬宮 №8”
“我們在未來需要更多的愛”:藝術家張洹COVID-19作品將在冬宮展出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我的冬宮 №8”

藝術家承認他喜歡在作品中使用不尋常的材料:香灰,牛皮,古老的門等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你有感覺的時候,你再去選擇。所以這個200多年的門板和寺廟里的香灰就深深地打動過我,讓我不能忘記這種感覺。所以就開始在創作里用這種材料,香灰不是一種簡單的材料,它是寺廟里人們在拜佛時候的一種精神痕跡,是信佛人的一種集體祝福、記憶和集體精神,” 張洹告訴記者。

展出的許多作品都是對歐洲著名作品新的解讀。 例如,作品《問孔子№3》是對達芬奇傑作《最後的晚餐》的現代解讀。 在張洹這裡,作品是借助上面提到的香灰創作而成的。 當被問及為甚麼聖經故事是以中國聖人的名字命名時,張洹回答說:“十年前我在做展覽時,考慮到孔子在歷代王朝、社會啊,一直是孔子的思想作為主要的思想體系。我用它對應西方的聖經比如《最後的晚餐》,讓它們做個對話並打破這種界限,讓東西方的這兩種文化體系進行對話交流。就像孔子和他的弟子和耶穌和他的信徒,我把他們放在了人類之初、也可以稱為是人類末日的一種狀況下,從過去到未來,再從未來再到極致就到了過去。這是我的感覺。”

瘟疫中的愛情

© 照片 : Zhang Huan Studio“愛” №2
“我們在未來需要更多的愛”:藝術家張洹COVID-19作品將在冬宮展出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愛” №2

像任何藝術家一樣,張洹正經歷著社會上發生的一切。 他的許多作品,例如《天使》和《 十二平方米》,都是對現實生活的挑戰。

© 照片 : Zhang Huan Studio/Hermitage Museum”轉世革命“
“我們在未來需要更多的愛”:藝術家張洹COVID-19作品將在冬宮展出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轉世革命“

這位大師不可能不注意到新冠疫情,從疫情一開始就在創作“藝術家日記”,其中涵蓋了中國事件的發展。 用紅色創作的系列作品被稱為“愛”。他說:“疫情之後的人類社會變成了一個無法計劃、無法預測的一個看不著摸不到的恐懼。是一個不靠譜的時代開始了。讓人焦慮、恐慌、不安的時代。我們的親人和朋友有可能隨時會因病離開我們。對於他們來說,我們是幸運者。我們在未來需要更多的愛。”

浪子回頭

張洹一生在紐約度過了八年,甚至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稱它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不管聽起來多麼矛盾,正是因為他去過另一個國家,才使他感到自己像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張洹說:“我現在知道自己是誰,我知道自己是在中國的這塊土地上生長出來的中國人。最重要的是你能認清自己是誰,會讓人少犯錯誤。這個如果沒有了,就沒有文化了,就沒有人類的文明和歷史。民族和國家包括語言、文字都消失了,還談甚麼?要弄清楚自己的DNA,要清楚自己的祖先是誰,不是法國,不是俄羅斯,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血液。如果這個搞不清楚,丟掉了的話,那麼你的根都沒有了,還談甚麼發展和文化。”

同樣的想法被引入到“浪子回頭”創作中。 倫勃朗的原創給大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對這部傑作進行了重新的解讀,不過已經是香灰的幫助下——著是他最喜歡的創作手法。

“這幅畫給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兒子跪在父親的前面。父親充滿著智慧的手和兒子的頭是最打動我的,我把這個元素作為這幅畫的核心。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浪子回頭的覺醒的故事,為甚麼要畫他?我覺得他就是我。”

秋季到來時 ,俄羅斯人將可以在冬宮欣賞到這位擅長使用香灰和木頭的作家創作的這些和其他的作品。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