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中俄文學互譯是兩國相互理解的基礎

© Sputnik / Tatiana Zhirova中俄文學互譯是兩國相互理解的基礎
中俄文學互譯是兩國相互理解的基礎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從事古代中國哲學和文學已經二十餘年。 她在講課時盡量將這兩個主題結合起來,使當代中國青年能夠瞭解和理解中國幾百年的傳統。

第二十五屆北京圖博會俄羅斯展台將舉辦一系列活動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第二十五屆北京圖博會俄羅斯展台將舉辦一系列活動
今年,她撰寫的《論語心得》首次在俄羅斯出版發行。該書由"尚斯"國際出版公司出版。《論語心得》今日在莫斯科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展出,已經被翻譯成37種語言,並在22個國家出版。該書在中國非常暢銷,銷量超過1000萬冊,作者也因此家喻戶曉。於丹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說:

"當然,我相信中國讀者能夠理解。這本書已被翻譯成37種語言,並在22個國家出版。 不到一年前在法國出版,在這段時間內售出24萬冊。 俄羅斯文學文化傳統深厚,所以讀者會明白的。 在寫這本書時,我用了西方文化中的例子,用了心理學中的例子,讓世界各國讀者都能理解中國人對孔子的解釋。"

於丹認為,文學翻譯對於增進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她本人就是在閱讀俄羅斯作家的作品中成長起來的,如《葉甫根尼·奧涅金》、《獵人筆記》、《安娜·卡列尼娜》和《戰爭與和平》。

© Sputnik / Tatiana Zhirova《論語心得》
《論語心得》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論語心得》

"上中學時,我和我的同學大多都知道契訶夫和屠格涅夫的作品。對我們來說就是《獵人筆記》。我讀了幾十本俄羅斯作家的書,在學習過程中大致瞭解不同時期的俄羅斯文學,直到肖洛霍夫的作品。這是我們兩國人民之間相互諒解的基礎。我們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熟悉彼此的文學傳統,因為俄羅斯也有家庭對中國的傳統文學感興趣。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夢夢》)已經有了譯本。這是我們友好關係的基礎。
對我們來說,二戰後的蘇聯文學是非常珍貴的。我們瞭解戲劇作品和蘇聯歌曲,至今還在唱這些歌曲。所有這一切奠定了增進瞭解俄羅斯文學興趣的基礎。我們看到,現在舉辦國際書展。我不相信有甚麼理由妨礙相互翻譯。"


© Sputnik / Tatiana Zhirova余丹
余丹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余丹
於丹認為,一個真正的作家應該不僅從書籍中汲取靈感,也應該借鑒他的生活經驗,要在歷史事件背景下尋找主題,寫德要讓讀者感興趣。於丹讓孔子的《論語》更貼近現代人。在她看來,這一點現在尤其重要,因為歷史傳統和許多道德價值觀在社會中缺失了。

對現代中國來說,重要的是年輕人不僅對英語和技術感興趣,而且作為世界公民,他們仍然是中國人,要知道他們的根。於丹試圖在她的書中將這些都結合起來,希望在自己的書中展示他們的文化基礎。

中國和俄羅斯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基礎。 如果在俄羅斯這個基礎是信仰,那麼在中國,它更多的是基於邏輯。 如果你把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的作品-他們都描述了人類命運的複雜衝突。 而在中國則寫的是關於世界,關於仁愛。 這些是完全不同的方法,兩種不同的世界觀。 要想讓當代中國瞭解美國、英國、俄羅斯,首先必須需要瞭解自己的文化。我的著作正好就是恢復對自己的文化基礎的瞭解,以便於與世界交流。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