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駐華大使:俄中高層頻繁接觸,無討論“禁區”

© 照片 : RUSSIAN EMBASSY IN CHINA俄羅斯駐華大使:俄中高層頻繁接觸,無討論“禁區”
俄羅斯駐華大使:俄中高層頻繁接觸,無討論“禁區”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7月3日至4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是對去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的回訪,同時是今年內兩國元首的第3次會晤。這樣的會晤頻率凸顯兩國間穩固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習近平主席出訪前,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傑尼索夫接受了《環球時報》專訪。

環球時報:您對此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有何期待?

傑尼索夫:中國國家主席對俄羅斯進行的國事訪問具有重大意義。兩國元首間的密切交流為雙方各領域的雙邊合作發展定下了基調。會談期間,兩國將就雙邊關係以及國際事務中最重要、最迫切的問題進行討論。

訪問期間,中俄雙方將簽署一系列重要文件。目前我還不能公佈即將簽署文件的具體內容,但可以說,這些文件的簽署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雙邊合作的未來發展。

中俄關係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雙方的政治信任度達到有史以來最高水平。雙邊關係內涵不斷充實,雙方的政治力量與中俄人民對兩國關係的發展給予了全面支持。

普京正與習近平在莫斯科舉行會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習近平俄羅斯之行的重點內容

環球時報:我們知道,俄羅斯政府提出了“冰上絲綢之路”倡議,俄總統普京表示,希望中國能利用北極航道,將北極航道同“一帶一路”連接起來。前不久,中方發佈《“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首次將“北冰洋—歐洲”藍色經濟通道納入“海上絲綢之路”,您如何看待中俄在北極航道領域的合作前景?

傑尼索夫:俄羅斯北方海上航道擁有著很長的歷史。今年是蘇聯科學家奧托·施密特進行廣為人知的海上探險85週年。他完成了歷史上首次從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到太平洋的通航,並開啓了西伯利亞沿岸——即北方海上通道船隻定期航行的新篇章。在這85年時間里,這一通道不僅在俄羅斯北部地區的開發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全球範圍內聲名鵲起。

隨著全球變暖導致的冰層厚度的變化,以及現代化新型船隻的出現,北方航道成了一條全年可用、高效可靠的交通幹線,可以說,這條幹線對俄羅斯經濟和世界經濟而言都有著巨大潛力。俄羅斯總統普京已責成俄羅斯政府建立一個單獨機構,服務於北方海上航道以及相關支柱地區的全面發展,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水道測量、航道安全、管理以及所有配套服務等。目前這一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俄羅斯高層多次提到,我們歡迎其他國家利用北方航道通行,這可以降低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貨物運輸成本,縮減運輸週期。我們明白,要想這一交通走廊成為極具競爭力的多用途航道,並且可以承載從生產原料到集裝箱的各種類型貨物的運輸作業,就必須為運輸公司提供最便利的條件,滿足目前運輸領域的最高國際標準。我們現在正在逐步實現這些目標。

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在歐亞經濟聯盟和“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框架內提出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與北方航道的結合,可以為歐亞地區打造一個新的交通格局。而這也將成為區域開發和提高經濟發展與投資活力的一把鑰匙。

在我看來,不論是在歐亞經濟聯盟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中,還是在俄中雙邊務實合作的框架下,北方航道的建設都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工作方向。我們希望中國的合作夥伴能夠更為積極地參與到北方航道的發展與運營。我想指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船隻沿著這條通道已完成了數次中國通往西歐地區港口的往返商業航運。據我所知,中國遠洋集團對北方航道的運營給出了積極的評價。專家認為,想要將貨物運往歐洲,與經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相比,選擇北方航道可以將運輸時間縮短至少20天,節約25%—30%的運輸成本,有助於提高中國與歐盟國家及俄羅斯的貿易量。

除了利用航線通行,中方還可以參與俄方在北極航道的基礎設施現代化改造。我們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合作經驗,中國公司參與了“亞馬爾液化氣”項目,不僅涉及液化氣廠建設,還包括大型海港薩別塔港的建設。

“兩個對接”在兩國高層簽署的雙邊文件中常被提及

環球時報:今年五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俄羅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國,俄羅斯在“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方面是否達成了相應的合作機制?

俄專家:美國會企圖挑撥俄中關係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專家:俄羅斯是建設“一帶一路”的關鍵夥伴國

傑尼索夫:普京總統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致辭中指出,俄方歡迎中國提出的這一倡議,並且已經準備好積極合作,首先是以“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形式參與其中。事實上,普京總統出席論壇並與習近平主席雙邊會談,將雙方此前完成的大量相關工作又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早在2015年5月8日,俄中兩國元首就簽署了《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確定了大量任務,包括在歐亞空間內實施貿易投資階段性便利化措施,建立平衡的交通、能源和生產的基礎設施。

兩國關於對接歐亞經濟聯盟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進程的協議,及達成歐亞經濟聯盟與整個“一帶一路”經濟帶對接協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首要意義在於,在整個歐亞空間內將兩個區域性經濟發展規劃相結合,這種嘗試無論從規模還是重要性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未來,這一進程有可能成為全新的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基礎,即涵蓋歐亞經濟聯盟、上海合作組織和東盟成員國的歐亞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俄羅斯和中國都對這一協議的落實尤為重視。關於“兩個對接”的相關問題經常在兩國高層簽署的雙邊文件中被提及。例如,2016年6月25日發表的中俄聯合聲明、2016年11月7日中俄總理第二十一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都有關於這兩大倡議對接的內容。

目前各方正在就歐亞經濟聯盟和中國經貿合作協議的簽訂進行積極磋商。這一文件的簽署將會在法律與組織層面為相互協作以及歐亞經濟同盟和“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體化項目對接打下基礎。

“兩個對接”及其落實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在金融、投資領域的合作。首要任務是:促進相互投資便利化,提高生產合作水平、落實大型投資項目、共建產業園以及跨境經濟合作示範區,在貿易、直接投資和貸款方面擴大本幣結算規模,加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以及上海合作組織銀行聯合體等金融機構的合作。

此外,中俄兩國非常重視交通設施領域的合作,因此我們也在積極開展一些具有跨地區性質的大規模國際化項目,其中包括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加爾—阿穆爾鐵路幹線的進一步建設、俄羅斯北方航道以及中俄界河跨境大橋的建設等。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的大背景為中俄蒙三方合作賦予了新的內涵,為三方在投資領域的合作開闢了新的前景。

“從加里寧格勒到薩哈林州,我國所有地區,都向中國出口商品”

環球時報:2017年,中國對俄投資額較過去幾年有了大幅增長,您能否介紹一下,這些投資的方向主要是哪些領域?您認為,中國對俄投資增長的原因有哪些?雙方在投資合作領域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理順?

傑尼索夫:今年一季度中國對俄投資確實有所增長,投資額為1.84億美元,增幅28.7%。希望這一良好的勢頭能得到保持。不過這還不能稱為具有突破性進展。兩國幾年前組建的政府間投資合作委員會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這一機制推動下,在國家層面為兩國的商界人士就保護雙向投資、消除合作中存在的壁壘創造了一系列有利條件。這一成果是在4月12日莫斯科中俄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達成的。根據此次會議修訂的聯合投資重點項目清單,現在已涵蓋73個項目。

俄政府批准中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修正案,是消除兩國雙向投資障礙的重要舉措。此外,俄央行允許在俄銀行用人民幣補充法人註冊資本,這也有助於中方對俄羅斯投資的增加。

2016中國對俄大型投資項目有:絲路基金以戰略投資方的身份收購俄羅斯西布爾集團10%股權(約合10億美元),以及厚朴投資挾1億美元加入貝斯特拉亞區採礦選礦聯合工廠項目(採礦冶金業的上市公司“諾里爾斯克鎳”)。

此外,俄羅斯遠東超前發展區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為外國投資商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也為擴大兩國間的投資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另一方面,俄羅斯商界也會對在華聯合項目進行投資。比如俄羅斯制鋁公司United Company RUSAL與中國的河北欣意電纜有限公司簽署了共同創建電纜生產企業的項目協議。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中俄的經貿結構和合作形式有哪些新變化?

習近平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習近平稱中國在各國中與俄羅斯保持著最緊密的聯繫

傑尼索夫: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提到兩國元首制定的目標——2020年中俄貿易額提升至2000億美元。去年的數據顯示,兩國間的務實合作已經回穩向好,雙邊貿易額增長了2.2%,達到695億美元。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中俄間貿易依舊保持著良好態勢,我認為,到今年年底,我們可以向既定目標更近一步。

雙邊經貿合作向好與國際整體形勢的好轉有關,同時也得益於中俄貿易品質的提升,包括合作體系與形式的改革。比如,去年俄羅斯對華機械技術類產品的出口額增長了35%。中國商界對俄合作的關注點也發生了轉變,對俄羅斯產品的興趣不僅僅限於軍工產品,也延伸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用產品。

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經貿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我們處在一個變革時代,新生事物層出不窮,雙方的合作正由傳統貿易向現代化合作模式過渡,電子商務繁榮發展,先進的企業經營模式正在廣泛推廣,信息技術領域的合作也在快速推進。

雙方具有潛力的合作領域除了電子商務,還有液化天然氣業等。“亞馬爾液化天然氣”股份公司的項目可以稱作示範項目。中方企業也積極參與該項目。現在“亞馬爾液化天然氣”每年對華出口約300萬噸的液化氣,而這僅僅是一個開端。現在中方對俄羅斯遠東地區類似項目的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

另外,雙方在服務業的合作有很大潛力有待開發。現在服務行業正在全球行業內蓬勃發展,包括中國和俄羅斯。中俄兩國商界可以在這方面找到很好的合作契機。

環球時報:近年來,向中國提供俄羅斯農產品成為了新的“貿易增長點”。請您談一下,中國消費者對哪些產品需求最大,這些產品主要銷往那些地區?與其他國家產品相比,俄羅斯產品的競爭優勢是甚麼?

傑尼索夫:近期,俄羅斯食品在中國十分受歡迎。對我國公司來說,中國成為了一個快速增長的銷售市場。中國消費者需求增多的商品包括:俄羅斯的麵粉、餅乾、巧克力、糖果類食品、蜂蜜、啤酒等酒類和飲料。現在,實際上,我國所有地區,從加里寧格勒到薩哈林州都向中國出口商品。憑借地理相鄰的優勢,大部分商品是從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向中國供應的。與其他國家食品品牌相比,俄羅斯的產品具有一系列競爭優勢。首先是質量好和生態安全。另外,重要的是,價格較低。我認為,俄羅斯農產品在中國市場具有良好的前景。不僅食品,而且還有糧食、魚和奶製品。俄羅斯商品生態安全是其主要特點。在俄羅斯,以立法形式在食品生產中禁止使用轉基因和最少程度的使用化肥和抗生素。

“俄中正逐步邁向強大的能源聯盟”

環球時報:俄中兩國已宣佈將共同研發“大飛機”,一些俄羅斯媒體稱,未來兩國還可能聯合研發這種飛機的發動機。關於這個問題,您瞭解些甚麼情況?

傑尼索夫:確實,5月22日,中國-俄羅斯商用飛機國際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了合資企業辦事處的揭幕儀式。它是由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UAC)和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成立的。該公司將負責寬體遠程飛機項目的實施,保障生產、銷售、新飛機的售後服務、市場營銷和業務規劃。

這一項目對我們國家來說具有戰略意義,並為此認真研究了數年。聯合實施這一項目的跨政府間協議於2016年6月25日在北京簽署,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簽字儀式。當時,UAC和COMAC簽署了成立合資企業的協議。目前,雙方制訂了寬體遠程飛機的相關方案,確定了飛機初步性能。在基本配置上,飛機將有280個座位,航程1.2萬公里。近期的計劃是,由規劃轉為草圖設計以及對設備與系統供應商提出報價要求階段。我要指出的是,雙方的相互合作是以同等責任、風險共擔及對項目投入平等的原則為基礎的。

兩國公司的目標是,未來,我們的聯合客機不僅能夠在中國和俄羅斯市場佔據位置,而且將與波音和空客進行競爭,在全球航空界佔有一席之地。為達到這一目標,飛機不僅要得到俄中認證,而且要符合歐美認證機構的標準。

至於為這一客機或其他客機聯合研發發動機的可能性,在這一方向具有良好的前景。俄中兩國的相關企業和科研中心多年來就航空發動機合作問題一直保持密切接觸。我國曾履行了對中國此類產品某些類型的訂單,並正在技術和材料領域開展合作。目前,在俄羅斯和中國成立了獨立的發動機研發公司,用於實施寬體遠程飛機項目。在這一領域相互協作將會獲得新的巨大推動力。

環球時報:未來幾年,俄中兩國還將實施哪些大型項目?

傑尼索夫:我認為,近期,俄中經濟合作將從傳統商品貿易階段逐步轉向在各個領域實施聯合合作項目階段,發展服務型貿易,建立跨國生產鏈。這是一個全球性趨勢,這一趨勢不僅會增加兩國間的貿易和投資額,而且會將經濟提高到新的水平。當然,與中國雙邊合作的一個主要方向將是在能源領域。這是我們總體關係經濟部分中的骨幹。我可以自信地說,俄中正在逐步向建立強大的能源聯盟前進。在這一聯盟中,不僅要發展貿易,還要在各種項目,包括大型和超大型項目實施多元化合作計劃。

我們已實施了建設俄羅斯至中國的石油管道大型項目,現在正力爭將管道輸送能力翻一番。另外,沿“東線”將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中國的天然氣管道正在建設。這是雙邊關係和整個世界貿易史上最大型的長期合同。此外,我們兩國間在電力、煤炭、和平使用核能領域都成功進行合作,同時還有其他一些項目。目前,“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合作正在進行中,中國公司在這一項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在資金支持方面,還包括提供設備和工程建設。幾年後,隨著液化天然氣出口到中國,相信這一項目將為我們的貿易額增長做出重大貢獻,並將成為俄中兩國務實合作的“增長點”。俄羅斯遠東天然氣管道模式,也同樣適用於通過“西部”走廊向中國提供俄羅斯天然氣。我相信,這些項目的談判會在近期取得良好成果。另外,中國公司參與在俄境內建設大型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具有良好的前景;在核能領域,首先指的是俄羅斯參與中國境內新核電站建設和其他互利項目上,雙方正進一步擴大相互合作。

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也是合作領域,近期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可能有新的突破。包括俄羅斯鐵路公司不久前提出的倡議:建設莫斯科-北京歐亞高速運輸走廊,而莫斯科-喀山高鐵將是這一走廊的第一階段。使用這一走廊不僅可以運送旅客,而且能夠加快貨物運輸速度。這一橫貫大陸運輸線可能成為整個歐亞中心運輸大動脈,包括成為實施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的一部分。兩國專家已經開始研究相關細節。

此外,我們認為,新的大型合作項目出現,在短期內能夠成為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這些領域包括:創新、民航、船舶、航空航天、電子工業、農業、電信、工程機械和機床等。我相信,雙方在這些方面仍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我是‘老北京’,目睹了中國從改革開放到發展繁榮的過程”

環球時報:您擔任駐華大使多年,期間中俄關係發生了甚麼變化?給您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甚麼?

傑尼索夫:2013年5月我作為俄羅斯駐華大使來到北京。4年時間轉瞬即逝。從上世紀70年代起,我在北京工作了14年。我稱自己為“老北京”,目睹了中國從改革開放到發展繁榮的過程。

擔任大使的這個特殊時期,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俄中關係全面發展,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正是在這些年,我們兩國最高領導人——普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會面成為慣例,兩國領導每年會晤不少於5次,包括正式訪問和在多個國際場合的會見。每次會面不只是簡單的會談,而是就廣泛的雙邊和國際議程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各個階段頻繁的政治接觸,我們之間已不存在討論“禁區”。同時,會面也促進了雙方經濟合作,兩國有了越來越多的大型投資項目,並開始實施長期聯合項目。在人文領域兩國也展開了良好交流,促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瞭解。這一切無不讓我感到欣喜。實際上,這也是大使工作的意義所在。

還有一點,擔任大使後,我在長達17年沒有接觸中文之後又恢復用中文交流。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