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選總統、民主黨人拜登1月20日在首都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在就職演講中,他稱美國當前面臨新冠疫情肆虐、社會不平等加劇、系統性種族主義、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危機與挑戰,呼籲國家團結,同時表示將打擊政治極端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和國內恐怖主義。與此同時,社會輿論對其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將會有哪些新的動向普遍表示關注。
專家認為,中美關係是拜登外交政策的重點,但拜登首要關注的是內政而非外交,而在外交方面,中美關係也未必是拜登最迫切需要改善的雙邊關係,其有多大意願和精力去解決中美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錢峰表示,可以想見,拜登執政後,中美關係將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緩和,雙方部分領域的合作有望得到逐步恢復,但這肯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與此同時,受中美關係格局大勢所限,美國對華遏制、規約的戰略主基調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對此,他進一步分析說,今年1月,拜登團隊發表"直面中國挑戰"的研究報告,開篇就寫道:"中美已鎖定在印太地區的戰略競爭關係"。拜登本人把中國稱為"競爭者"而非"敵人",並聲稱兩國是否走向"敵對"取決於彼此的互動。這雖然是對美國極右翼希望推動與中國"脫鈎"並將兩國關係引入"冷戰"狀態的否定,然而,即使是"競爭者",拜登團隊也不會允許中國超越美國,不會放鬆對中國的戰略打壓,不會改變美國遏制中國的大方向。
所有評論
顯示新評論 (0)
在回復(顯示評論隱藏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