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在演習中演練大規模衝突預案

© AP Photo / Dai ZongfengЭсминец с управляемыми ракетами "Тайчжоу" во время учений по боевым патронам в Восточно-Китайском море.
Эсминец с управляемыми ракетами Тайчжоу во время учений по боевым патронам в Восточно-Китайском мор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最近幾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南海、黃海(包括渤海灣)和東海三大海域同時展開實戰化演習。演習中有軍艦和飛機的實彈射擊科目,為此禁止任何無關船隻駛入實彈射擊的廣大海域。同時,解放軍火箭軍在大漠戈壁也展開演習,旨在研究在美國可能發動先發制人的核打擊情況下的應對措施問題。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在為衛星通訊社撰寫的文章中評論了中國武裝力量大規模演習一事。

新演習在三個戰略指揮部責任區內進行,動用了多種武裝部隊,這說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演練發生潛在大規模衝突時的行動方案。中國軍方有可能正在考慮這樣一種假想方案,即這種衝突將不僅限於任何一個戰區,可能會升級到相互核打擊的水平。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30年中,中國領導層從軍事學說理論的角度考慮,認為全面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這個結論是基於當時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得出的。人們普遍認為,世界大戰中加劇了資本主義危機。同時,第一,導致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出現;第二,導致出現了社會主義陣營;第三,導致資本主義的崩潰。

在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之前,中國發展的許多方面都是由這個指導思想決定的。中國不僅是簡單地維持高水平的軍費開支,經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服從於核戰爭中的軍事動員和生存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放棄準備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刻板思維,並最終在1993年徹底放棄了這一立場。中國那時決定要準備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在隨後出版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軍事戰略方針》中保留了將局部戰爭作為主要戰爭形式的指導思想。

但是,隨著美國在亞太地區和全球範圍內日益增長的軍事活動,中國可能需要對這一指導思想進行重新思考。在冷戰期間,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首要一點都是準備全面使用核武器進行軍事對抗。國家主要資源都用於建造武器系統和準備與核戰爭有關的軍事行動。在蘇聯的軍事計劃中,要最大限度地為全面戰爭做好準備。

美國更理性地保持準備全面戰爭與局部衝突間的平衡。然而,那個時期的美軍面貌也與後來大不相同。美國空軍擁有更多潛在的核武器運載工具,海軍的潛艇更為重要,陸軍更注重防空、彈道導彈和重型武器系統(如坦克)。

在中國的軍事計劃中,軍事專家一直在考慮與美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但現在這已成為主要場景之一。如果說蘇聯主要是為在歐洲大陸發生衝突做準備,那麼對中國來說,太平洋戰區則是主要方向。因此,中國有可能會借鑒一些蘇聯發展戰略武器的方法,但同時,中國在海軍的發展領域也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因為蘇聯的經驗毫無用處。在未來幾年中,這種轉變可能會突然“大加速”。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