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太平洋地區的“邦交國”數量是否將減少?

© 照片 : U.S. Pacific Fleet / Solomon Islands台灣在太平洋地區的“邦交國”數量是否將減少?
台灣在太平洋地區的“邦交國”數量是否將減少?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在所羅門群島4月議會選舉塵埃落定後,這個太平洋島國的對外政策可能再度出現關鍵的方向性問題,也即與台灣的關係問題。所羅門群島總理里克·霍尼普韋拉(Rick Houenipwela)所屬黨派打算在勝選情況下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大陸建交。專家們感興趣的問題是:所羅門群島拒絕承認台灣是否將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就是說,目前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其它太平洋島國可能會效仿霍尼亞拉的例子。請聽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對此所作的評論。

台灣領導人蔡英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台灣與美國為何同步加強對太平洋島國的關注?
在當今世界承認台灣獨立的所有國家中,太平洋地區諸國佔了三分之一。因此,哪怕失去太平洋地區的一個或兩個邦交國,對台灣蔡英文政府的打擊也是非常沈重的。蔡英文政府眼下尤其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因為即便沒有正式啓動,台灣的競選活動業已展開。執政的民進黨去年在台灣地方選舉中嚴重失利,許多人認為這是民進黨黨內不順的標誌,也是民進黨缺乏吸引選民議程的標誌。如何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扭轉這一局面,民進黨將帶著何種指標走向選舉日,目前都只能猜測。但可以肯定地說,如果說在未來幾個月內台灣的邦交國數量減少,那麼這無疑將成為當前的反對黨國民黨競選活動的重大法寶。國民黨也許會提出問題--民進黨向選民承諾的拓展台灣國際空間在哪裡?

前新北市長朱立倫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台灣海峽會轉暖嗎?
如果說在國民黨馬英九出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8年間,台灣只失去了岡比亞這一個邦交國的話,那麼蔡英文僅掌權兩年,已經有5個邦交國與台灣斷交,轉而承認北京:2016年12月--聖多美和普林西比,2017年6月--巴拿馬,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共和國,5月24日--布基納法索。2018年8月,台灣還遭受到另一個損失:薩爾瓦多宣佈與台灣"斷交"

值得指出的是,薩爾瓦多曾是台灣最早的邦交國之一。據官方信息,早在中國內戰結束前的1941年,台灣與薩爾瓦多就已經建交。情況看上去對台灣是如此失敗,以至於台灣似乎決定利用自己的遊說能力,企圖勝過北京。在當地糖業代表對相應法庭禁令的實施提出訴訟後,薩爾瓦多最高法院日前暫時中止了取消與台灣自由貿易協定的過程。2月初勝選的民族團結大聯盟候選人納伊布·布克萊(Nayib Bukele)不排除恢復與台灣外交關係的可能性,但在這個問題上的決議沒有獲得通過,更何況布克萊直到6月1日才將正式就職。

薩爾瓦多是在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過境美國以訪問拉美國家後立刻與台灣斷交的。現在也可以觀察到相當有意思的類似現象。所羅門群島可能與台灣斷交的消息也正好是在蔡英文出訪太平洋地區前夕廣泛為人所知的。我們現在所觀察到的多半是台灣島與中國大陸在外交場上的競爭趨於白熱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沈世順認為,一些太平洋島國放棄與台灣的外交關係是一個主觀的過程。

他說:"南太平洋島國沒有和中國建交的這些國家和中國建交是遲早的事情,也是大勢所趨。我相信所羅門群島也會發生這樣的變故。其他南太平洋島國也能看到,和中國建交的國家紛紛從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中受益,而且中國對南太平洋島國起的是互利互惠、互利共贏的建設性作用,所以這些國家很看好和中國建交,這也在世界上形成了潮流。和中國越早建交,對這些國家越有利。過去有一些國家沒有與中國建交,是台灣當局推行所謂的‘金錢外交'的結果,他們通過收買或者別的手段保持了幾個國家,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還是應該回到歷史的潮流中看這個問題。所以我相信南太平洋島國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也會先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這恐怕是大勢所趨。"

© AP Photo / Rob Griffith台灣在太平洋地區的“邦交國”數量是否將減少?
台灣在太平洋地區的“邦交國”數量是否將減少?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台灣在太平洋地區的“邦交國”數量是否將減少?

據一些外國觀察家的估計,所羅門群島放棄承認台灣的機會完全是現實的。這是專家們在澳大利亞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的博客"解讀者"(The Interpreter)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的。文章中注意到,中國是所羅門群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這可能是所羅門群島與台灣斷交轉而承認北京的主要論據之一。同樣的情形也適用於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太平洋流域的另外兩個島國,二者在對外經濟聯繫中也主要仰賴中國大陸。在宣佈"一帶一路"的倡議後,中國大陸在太平洋地區的活躍度只會有增無減。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社立場無關)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