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因何獲得800萬獎金?

© AFP 2023 / STR中國科學家因何獲得800萬獎金?
中國科學家因何獲得800萬獎金?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科學家在雷達技術現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並正為海軍研發更為先進的雷達。

Рекламный плакат Народно-освободительной армии Китая в Пекин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專家:中國2018年的武裝力量和國家安全
1月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獲國家主席習近平頒發的最高科技獎章。同時,獲得數額高達800萬人民幣的獎金(合117萬美元)。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就中國超視距雷達所取得的成績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做瞭解讀。超視距雷達是劉永坦領導下的專家們所取得的關鍵性研發成果之一。

從中國研究海基機動超視距雷達消息可以推測,中國正努力將自己在西太平洋限制美軍介入和行動的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超視距雷達的工作原理,是運用雷達信號對地球電離層的反射效果。這可避免地基和海基雷達存在的主要問題 — 超視距問題。

要知道,無線電信號為直線傳播。甚至功率最大的“尋常”地基雷達站,也無法偵測表面目標,無法看到百公裡外超低飛行對象。雷達預警機因尺寸和功率上的限制,僅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

超視距雷達沒有此類局限性,但要做到這點,需付出高昂代價。此類雷達站技術上極其複雜且非常昂貴,由大量中轉和接受天線組成,有時彼此之間相距數百公里。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已開始研發這種雷達站,差不過與蘇聯和美國同時。如果說,蘇聯和美國在冷戰結束前已經建成首批可實際運行的雷達樣機,但中國項目,因技術基礎薄弱而未能取得成功。

解放軍列裝的首批超視距雷達是俄產“向日葵-E”型雷達站。中國於2000年初從俄羅斯購買了三套。“向日葵”系列是相對較小的海軍超視距雷達站。中國購買的樣機,可發現近300公里的水面目標。2000年代,俄羅斯海軍也購買了此類型雷達,部署在裡海和太平洋。

Фрегат Адмирал флота Касатонов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海上主人:來自新型護衛艦“卡薩托諾夫”號的報道
此後,再未有過俄羅斯向中國移交技術進一步合作的官方消息。2008年,中國在內蒙古建成更為大型的超視距雷達站,為空軍所用,是導彈預警系統中的一部分。據西方評估,其預警距離可達2500公里。之後,中國繼續投入,發展海軍超視距雷達系統,並為戰略防空和反導建成功率更加強大的雷達站。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研發過程與俄羅斯強化此項工作是同步進行的。2002年,俄羅斯建成首座蘇聯解體後的“集裝箱”超視距雷達站,預警距離是3000公里,掃描範圍是240度。之後經過長時間的調整和測試,2013年在軍隊測試運行。

可以期待,這種可同時發現5000個目標的巨型設施,將在2019年進入全面戰鬥值班狀態。此類型第二座雷達站,和第一個部署在俄羅斯歐洲地區不同的是,將部署在遠東地區。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在發展“向日葵”海上雷達站網絡。也就是說,俄羅斯將在自己周邊地區,建成功率強大的雷達偵測系統,可針對空中和海上攻擊預警。目前,還不清楚,俄羅斯是否有建設海基機動超視距雷達計劃。也許,這與俄羅斯水面艦隊規模不大有關。要知道,後蘇聯時期主要建設的是中小型艦船(輕型護航艦和巡洋艦)。

對於中國來說,建設包含雷達站傳遞和接受天線在內的海基超視距雷達站是迫切的,且可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並非唯一髮展此類技術的國家。美國軍方大型承包商 — 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已於2016年獲得研發此類系統的特許權。據雷神公司資料,美國系統的預警距離超過1000公里。

2019年或發生衝突,引發世界大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外媒:2019年或發生衝突,引發世界大戰
中國已在長距離海上目標攻擊方面投入巨資,其中有反艦彈道導彈和岸基重型反艦巡航導彈,以及導彈運載轟炸機。相應地,這些重型武器的遠距離目標設定保障成為必須要全面解決的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在偵查衛星集群、重型偵查無人機和偵查航空方面投入巨大。但是,這些手段中的任何一項,都無法獲得可靠的效果,尤其對手是美國的時候。也許,建設海上機動超視距雷達站,是為了保障偵測距中國海岸較遠距離的水上局勢。俄羅斯海軍演習中使用自己的“向日葵”雷達站,為反艦導彈載體指定目標位置。而中國海軍,看來也將使用同樣的方式。

這些技術,可對美國艦隊在第一、第二島鏈範圍內的行動製造困難。前景上看,中國航母攻擊集群還將提高在公海上的能力。要知道,新技術可使其發現敵方遠距離發射的巡航導彈和派出的空軍力量。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