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贊比亞修建新陵園永記中非友誼

© AFP 2023 / DAWOOD SALIM中國在贊比亞修建新陵園永記中非友誼
中國在贊比亞修建新陵園永記中非友誼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在當地中國人接連被襲引起不安後,烏乾達軍人為中國商人提供安全保障,路透社援引烏乾達軍方負責人理查德·卡拉梅利的話報道稱。烏軍方沒有透露作為保安或統一行動時的軍人數量。

烏乾達是外國商人遭遇高風險的非洲國家之一。烏總統約韋里·穆塞維尼承認,犯罪團伙同安全部門內部一些人相互勾結。最近數月當地媒體報道了多起居住在烏乾達中部發生的襲擊中國企業的事件。烏政府稱,商人們習慣攜帶大量現金,而不是把它們放在銀行或者公司辦公室。

當地《Daily Monitor》11月14日援引烏乾達中國企業協會發言人的話報道稱,出於安全考慮,一些商人想離開烏乾達。目前中國公司在尼羅河建設兩座價值大約20億美元的水電站,另有公路和機場項目。除了公共設施,中國資本也主宰零售業——同當地企業的競爭經常導致被搶、被砸。

非洲國家的中國工人、工程師、專家以及負責人的安全問題,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以及中國商業活動的日趨活躍,也日顯突出。中國人還在上世紀中期在非洲大陸開始第一批項目時就遇到了安全問題,俄羅斯科學院非洲研究所專家塔季揚娜·傑伊奇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她在談到坦贊鐵路建設這個典型例子時說:“當時有許多中國人去了那裡。條件當然非常艱苦,很不習慣。犧牲了不少人。當然也建了墓地,死者中有援助非洲的專家、工人。當地居民對決定為那些用自己生命幫助他們擺脫貧窮和落後的人修建墓地表示支持。今天,總的說來,對中國專家還是很友好,因為他們是在為非洲發展做事。”

幾天前《解放軍報》報道了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為那些為中非友誼和團結而犧牲的建設者們修建新陵園的計劃。將目前的三處中國烈士墓合為一處,並在贊比亞大學旁划撥了兩公頃的土地。還在2015年就為陵園從法律上划撥出了地塊,贊比亞外長約瑟夫·馬蘭吉上周對當地媒體《挖掘機》表示。他的此番言論實際上是針對反對陵園建設項目的盧薩卡市政府。

塔季揚娜·傑伊奇堅決反對那種所謂建設該陵園或許與中國意在擴大在非洲存在有關的觀點。在她看來,中國為自己的同胞修建墓地,完全合情合理。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楊勉告訴衛星通訊社記者,中國專家墓地,除了贊比亞,在坦桑尼亞、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和阿爾及爾等國家都有。

楊勉接著說:“中國在國外為烈士、援外犧牲的專家建造公墓是有重要意義的。一方面,中國過去在坦桑尼亞、贊比亞、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就已經為援外犧牲人員修建了公墓,此次在贊比亞是要建造一座更為集中的公墓,將現有的三處公墓合為一處,且有些墓地年久失修,或因當年條件限制較為簡陋,需要加以修繕,或因選址不適,需要遷移。這樣不僅便於維護和管理公墓,也是對英烈的緬懷與尊重。另一方面,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這樣一種傳統思想和精神——‘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因此,那些在異國他鄉為祖國的對外援助事業而犧牲的烈士、專家的遺體就沒有運回國內,而是在當地的中國烈士公墓安葬,供家屬親友、政府以及到當地學習、工作和旅行的中國人憑吊,寄託哀思,同時激勵我們珍惜現在,更好地為中非友誼而做服務工作。此外,中國在當地的烈士公墓也是中國與這些非洲國家友誼的一種記憶和紐帶,人肯定會一代一代老去,但我們希望那些珍貴的歷史和英烈能夠永遠留在人們心中,有了這樣一種紀念的方式,就能夠將美好的情感和精神代代相傳。”

中非共和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西方阻撓中國向中非共和國提供免費軍火對抗武裝團伙
中非合作由來已久,起始於非洲的大規模非殖民化時期。俄羅斯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專家尼古拉·謝爾巴科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在盧薩卡修建新陵園指出。中國在非洲獨立的各個階段與其合作,為其提供政治、經濟和外交援助。同時中國,部分由於儒家思想影響,非常注重歷史記憶,注重對先輩的懷念。

尼古拉·謝爾巴科夫說:“他們的建議很正當。目前中非投資、經濟與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合作規模很大。非洲人民非常清楚:中國是個強大國家。當地百姓瞭解中國傳統。因此任何存在,包括中國人墓地的存在,也都被看做是合作的象徵。”

在這些條件下,安葬計劃有了新的意義,新的內容。中國對非洲人講——我們在這裡,我們珍視我們那些為你們做出許多、為你們的幸福而獻出自己生命並留在你們土地的同胞的記憶,這位俄羅斯專家指出。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