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欲重啓地效飛行器項目原因何在?

© Sputnik / Yury Somov俄羅斯欲重啓地效飛行器項目原因何在?
俄羅斯欲重啓地效飛行器項目原因何在?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據“俄新社”援引俄海軍司令部高級官員的話報道,俄羅斯將重啓武裝地效飛行器生產項目。預計,該計劃將在2020年後啓動。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就地效飛行器的生產前景對“衛星網”進行了分析。

俄羅斯“小鷹”號地效飛行器。該飛行器由蘇聯和美國專家研制。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海軍:俄在2020年後恢復建造攻擊型地效飛行器
借助於蘇聯時期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俄羅斯在地效飛行器研制生產方面位列世界前茅。曾幾何時,蘇聯是世界上唯一建造裝有巡航導彈“鷂”號地效飛行器的國家。

這種地效飛行器的測試工作一直延續到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此項工作停頓下來。與此同時,蘇聯解體並非是中斷武裝地效飛行器生產的唯一原因。此前,蘇聯領導層就曾對該技術的有效性有過諸多疑慮。

地效飛行器是船舶和飛機的混合體。利用“翼地效應”,可在平整的表面上低空飛行,可輕鬆地在水面降落。與同尺寸飛機相比,要更加節約和廉價。但另一方面,其速度受到限制,每小時不超過500公里。再有,地效飛行器無法在凹凸不平的陸地區段、有冰山覆蓋的海面上飛行。另外,這種飛行器與飛機相比對天氣情況依賴較重。

地效飛行器的示意圖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正在研制500噸的地效飛行器
與船舶相比,地效飛行器速度要超出數倍,但攜帶的武器和保護裝置有限。飛行距離和自動航行時間也嚴重受限於氣候狀況。

俄羅斯海域情況複雜,寒冷和溫暖海洋兼具。這樣,使用地效飛行器或遭遇更多的嚴重問題。其中,要投入更多資金,對現有技術進行全面升級。因為憑原有技術進行大規模生產的合理性讓人質疑。

當然,大型導彈武裝地效飛行器擁有一定的出口前景。在東亞和南亞溫暖水域,與北冰洋或太平洋北部水域相比,使用地效飛行器的自然條件要更為優良。鑒於此,中國已經從俄羅斯購買了“黃鸝”小型地效運輸船的生產工藝。

地效飛行器不需起降機場,可在沒有供應基地的小島上輕易停留。從前景看,中國可在南海人造島嶼上使用這種水翼飛船。而且,其武器裝備也優於戰術型戰鬥機,相當於俄產圖-160重型轟炸機。

也許,重啓地效飛行器研究主要考慮的是出口前景。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要對現有地效飛行器的設計結構進行革命性的改造,從而擺脫諸多不足之處。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