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日

© Sputnik / Eugeny Haldey二戰結束日
二戰結束日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2010年7月23日,俄羅斯通過《關於對聯邦法第1.1條‘俄羅斯軍人榮譽日和紀念日’進行修訂的聯邦法》,把二戰結束的9月2日定為俄羅斯全國紀念日,以紀念那些表現出自我犧牲、英雄主義、忠於祖國,以及在履行1945年雅爾塔會議對日決議時忠於對反希特勒聯盟成員國聯盟義務的俄羅斯同胞們。確定紀念日的國際法基礎是日本投降書。

1945年8月8日,蘇聯按照克里米亞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的決議,正式加入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對日宣戰。

在蘇聯對日宣戰前後,8月6日和9日,美國首次動用核武器,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

共同犧牲,共同勝利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共同犧牲,共同勝利
在二戰結束階段,為擊潰日本關東軍、解放中國東北三省和北方省份(滿洲國與內蒙古)、遼東半島、朝鮮,消滅日本的侵略橋頭堡和日本在亞洲大陸的大型軍事經濟基地,蘇軍開展了滿洲戰略性進攻戰役(8月8日——9月2日)。蘇軍外貝加爾方面軍、遠東第1方面軍和遠東第2方面軍協同太平洋艦隊、阿穆爾河區艦隊和蒙古人民革命軍一起對關東軍作戰。

1945年8月9日,蘇軍開始進攻。8月10日,蒙古參加對日作戰。蘇聯空軍對哈爾濱、長春和吉林多處軍事設施、軍隊集結地域,以及敵軍在邊境地帶的通訊樞紐和交通線進行突擊。太平洋艦隊駛入日本海,切斷了連接朝鮮、滿洲國與日本的交通線,空軍和船艦炮火對朝鮮北部的雄基、羅津,清津的海軍基地進行打擊。外貝加爾方面軍部隊克服了無水的沙漠草原地帶和大興安嶺山嶺,在張家口、齊齊哈爾和海拉爾方向擊潰敵軍,8月18日和19日抵達滿洲國最重要的工業和行政中心。8月18日——8月27日,海軍陸戰隊隊員在哈爾濱、吉林、長春、奉天(今瀋陽)、大連、平壤和其它城市登陸。8月19日,日軍開始大規模投降。

隨著關東軍的潰敗,以及失去在中國東北三省、朝鮮的軍事經濟基地,日本失去了繼續戰爭的實際力量和能力。

瓦連京•法林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歷史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間應從日本對中國發起進攻時算起
1945年9月2日9點4分(東京時間),在抵達東京灣水域的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USS Missouri)上,日本外相重光葵作為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以及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簽署《日本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代表對日作戰的所有同盟國簽字是美國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切斯特∙尼米茲、蘇聯陸軍中將庫茲馬·捷列維揚科、中華民國將軍徐永昌、英國海軍上將布魯斯·弗雷澤分別代表各自國家簽字。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荷蘭代表也分別代表自己的國家簽字。

日本完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條件(1945)。按照《日本無條件投降書》,日本立刻停止任何軍事行動,所有日本及受日本控制的所有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武器、軍用和民用物資完好無損保存下來。日本政府和總參謀部下令立刻釋放所有盟國戰俘和受到拘禁的平民。日本所有平民、軍隊和海軍官方人士必須服從,執行盟國最高指揮部(SCAP)的指示和命令。日本天皇當局和政府在國家管理方面隸屬於盟國最高指揮部。盟國最高指揮部最高司令官有權“採取他自己認為有必要採取的步驟,以執行投降條件”。

根據《波茨坦公告》的條件,日本主權僅限於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以及盟國指明的日本列島其它大型島嶼。北方四島——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個島嶼劃歸蘇聯。

為監督《日本無條件投降書》的履行情況,蘇聯、美國、英國外長1945年在莫斯科召開會議,成立遠東委員會和盟國對日理事會。

二戰於1939年9月1日爆發,1945年9月2日結束,歷時6年。全世界共有61個國家的17億人捲入二戰,軍事行動在40個國家境內、海上和大洋展開。二戰是破壞性最大、最為血腥的戰爭,戰爭期間共有5500多萬人死亡。人員犧牲最多的是蘇聯,達到2700萬人。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