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在美國冀朝鑄曾被認為不可替代

© AFP 2023 / STAN HONDAВывеска китайского новостн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Xinhua на таймс-сквер в Нью-Йорке. США
Вывеска китайского новостн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Xinhua на таймс-сквер в Нью-Йорке. СШ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他由於精通英語,曾經為中美兩國官員做翻譯。他也因此被認為是不可替代的。《紐約時報》介紹中國翻譯家冀朝鑄的文章開篇這樣寫道。

Студент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專家:“語言+專業”是新時期中俄關係發展不可或缺的人才
他於4月29日去世,享年90歲。《紐約時報》的文章寫道,一直努力在他出生的中國和他成長的美國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他的家人移民到美國。但在1950年中國參加針對美國的朝鮮戰爭時,冀朝鑄回到故鄉。“朝鮮戰爭開始時,我的心因對兩國的愛而被撕裂。儘管如此,我還是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他原本想致力於核工業發展,但是他出色的英語在外交上派上了用場。他曾擔任過毛澤東、鄧小平的翻譯。冀朝鑄在1971年亨利·基辛格訪華準備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也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和兩國建交的序幕。冀朝鑄並沒有表現出外交上的主動,但是他講得很好,可以幫助營造需要的談判氣氛。例如,在1979年中國官員與吉米·卡特談判之後,《泰晤士報》發表了一篇關於這位中國翻譯家的文章:“原來,美國政府找不到能滿足所有要求的英譯漢同傳譯員。”因此,冀朝鑄幫助雙方進行討論,他也因此被稱為不可替代的人物。他曾為中國高級官員擔任翻譯工作數十年。後來他還是轉而從事外交工作。《紐約時報》的文章最後寫道,冀朝鑄先後擔任過中國駐斐濟和英國大使以及聯合國副秘書長。


Антенна 5G в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拒絕與中國合作將影響英國互聯網質量
冀朝鑄等人在建立長期外交關係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令人遺憾的是,當前在新冠病毒大流行蔓延的背景下,這個問題的政治化可能讓外交關係染上病毒,並使多年來取得的進展化為烏有。彭博社的文章寫道,現任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已警告某些英國政客有可能升級反華言論的危險。彭博社指出,這位中國外交官在針對包括英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在內的一些保守的英國官員講話時,警告有發展冷戰思維的危險。 “遺憾的是,一些英國政客非常熱衷‘冷戰’思維,並將中國比作蘇聯。他們呼籲重新審視中英關係。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這些政客不僅會毒害中國和英國的共同努力,而且會破壞國際團結的原則,而這一原則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劉曉明說。他還指出,其中一些政治人物的觀點並不反映政府、企業和英國人民的普遍觀點。劉大使表示希望約翰遜政府繼續致力於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劉曉明提醒說,任何要求對新冠病毒感染源進行獨立調查的呼籲都是出於政治動機,而英國媒體正在迎合特朗普的意願。彭博社的文章最後寫道,中國駐英大使指出,全球大流行的威脅再次強調互相幫助以贏得最終勝利的重要性。


“五一”假期國內旅遊收入達475.6億元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五一”假期國內旅遊收入達475.6億元
據TTG ASIA網站報道,中國國內旅遊業顯示出復蘇的最初跡象。網站文章指出,自2月23日以來的一周內國內空中交通流量增長62.9%。從3月第一周到4月第三周,空中交通量增長19.5%。主要目的地集中在廣東、浙江、四川和雲南省會以及上海。TTG ASIA稱,包括中國首都在內的各種限制的進一步放鬆將進一步增加遊客流量。但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旅遊業仍面臨隔離措施的壓力,還遠未恢復。根據Cirium旅遊市場分析公司的資料,TTG ASIA得出結論,目前仍有16800架客機,或者說佔全球60%以上的機隊,仍然處於閒置狀態。


A panel displays the Hang Seng Index during afternoon trading, in Hong Kong, China May 4, 2020.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專家:中國投資者不看好全球經濟前景
但據路透社報道,中國零售業的復蘇可能會被推遲,因為長期關閉迫使許多中國人重新考慮其消費行為。年輕人(千禧一代)通常是零售業中最活躍的消費者,甩賣自己舊貨的#hashtag很受歡迎。人們會在二手商品在線平台上出售不穿的衣物、小型電器和化妝品。由於採取了長期的防疫措施,零售業和旅遊業受到的打擊最大。可以預期,在恢復正常的生活節奏並消除限制之後,人們至少會恢復他們的消費習慣,甚至可能會更多地消費,似乎是要輓回失去的東西。就像在韓國發生的那樣——解除對商店的限制後,形成了買家群體。但是在中國,現實可能有所不同。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疫情過後,有20%至30%的中國人將更加謹慎地消費。因此,即使解除封鎖,中國人也可能不會湧向超市和購物中心。中國政府指望國內消費刺激經濟復蘇。甚至向人們發放購物券。但是,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影響了中國人的習慣。首先,在長期封鎖期間,人們有了更多的空閒時間重新考慮自己的生活和消費,瞭解自己真正需要甚麼,而不需要甚麼。此外,在經濟危機期間,許多人的財務狀況也不穩定。正如路透社的文章指出的那樣,他們開始嚴格制定每月開支,不買多餘的商品,即使打折,並在家做飯,而不去餐館。

 

(衛星通訊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