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過於重要,不能用黑白眼光看待

© Sputnik / Vladimir Vyatkin北京,1987年
北京,1987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對於媒體來說,不僅要報道中國如何迎接這個節日,同時也在深入思考中國的歷史及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其中,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主任 彭軻(Frank N. Pieke)在《南德意志報》專欄撰文,對中國國慶進行深入探討,對各種不同看法進行了再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一位俄羅斯歷史學家的思考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一位俄羅斯歷史學家的思考
他寫道:“毛澤東在北京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經過去70年了。從那時起,這個國家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第三世界的因國內戰爭導致積貧積弱的國家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向未來科技強國邁進。而我們呢?甚至今天,當我們看中國的時候,我們還在極端之間徘徊:這個國家,經濟上讓我們印象深刻,但政治上卻讓我們感到害怕。”他像西方某些研究人員一樣認為,對中國恐懼的是不理性的,這通常是自身害怕和不自信的反應。彭軻指出了這個悖論。最終,中國讓我們有機會來審視我們的未來,並認清今天局勢的實質。

據彭軻評估,中國不僅僅是系統性衝突中的敵人,實際上,她早已變成我們自身世界的一部分。這是彭軻對中國的外部認知。與此同時,文章作者還指出,中國給我們規範未來的程度要比我們中的很多人想象的還要嚴重。從實質來說,彭軻寫出的是一篇針對西方精英的抨擊性文章。這些精英試圖把中國崛起的複雜現象納入狹窄的框框當中,這給我們對超級大國崛起動機的正確理解造成困難。我們沒發現,我們總是透過黑白眼鏡來看待中國。每次發生甚麼事件,我們無法對其定位,我們在尋找針對中國的極端概述,將之稱為“酣睡的巨人”,或者“新科技大國”。但這並不是我們需要的。彭軻在《南德意志報》上寫道。

專欄文章在同事中遭到強烈批評,認為其立場是親中的。由此,彭軻教授不得不發表了公開信。這封信於10月1日刊登在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網站上。彭軻在信中再次提請注意,西方對中國應保持高度批評的態度。但他強調說,這種批評應以事實為基礎,而不應按照我們的期待去要求甚麼。這種期待,不可能成為中國政策的方向標。中國已經相當重要,不能用或黑或白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國家。



中國堅定地走上了成為第三核大國的道路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閱兵式觀後:中國堅定地走上了成為第三核大國的道路
外國專家們對中國10月1日閱兵式上展示很多最新式武器在給世界發出怎樣的信號進行了分析。武器中最為主要的是東風-41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美國《國家利益》寫道。文章指出,東風-41是中國核武器中最為強大和最為先進的系統。毫無疑問,東風-41的研制和部署是為了遏制美國。研制東風-41導彈,是北京普通武器和核武器制衡全面努力中的一部分。

 



中國加強潛艇力量正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加強潛艇力量正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位
彭博社對中國中短程常規導彈給予關注。美國和其亞洲盟友存在的實質問題之一,是中國的常規短程導彈。最近15年時間里,中國列裝發射裝備增加了2倍,並研發出一系列大半徑常規彈頭,可覆蓋美國西太平洋大部分地區。解放軍特種導彈部隊測試了現代化的“超音速”導彈,攔截這種導彈幾無可能。彭博社援引日本國防白皮書寫道。

 

 



中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閱兵式閱兵首次出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閱兵式閱兵首次出場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閱兵顯示其軍事力量得到大大加強,美國不會不注意到這一點。要知道,中美目前處於科技和地緣政治優勢爭奪階段。也許,週二舉行的閱兵式,將促使美國對轉讓中國可用於國防方面技術或經驗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