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攝影師如何清除城市中的共享單車垃圾場

© Sputnik / Yulia KozlovaУ Гоюн
У Гоюн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攝影師把《自行車墓地》帶到莫斯科。通過自己的藝術項目吳國勇展示了中國最流行的共享單車的垃圾場看上去甚麼樣,這些共享單車因為缺乏處理而長期堆放。攝影師是否成功吸引了公眾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呢?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在本文中為您講述。

從遠處看,這些照片一會兒呈現的是黃河的河床,一會兒則是鮮花盛開的田野。

© Wu Guoyong 從遠處看,這些照片一會兒呈現的是黃河的河床,一會兒則是鮮花盛開的田野。
中國攝影師如何清除城市中的共享單車垃圾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從遠處看,這些照片一會兒呈現的是黃河的河床,一會兒則是鮮花盛開的田野。

但是只要稍微走近些,您將看到自行車的輪廓,它們或是凌亂散放的,或是按顏色整齊排放的。
50歲的中國攝影師把這個項目稱作“無處安放”。近幾年他到過大約20個大城市,看過100多個自行車垃圾場並通過攝影用這樣的墓地證明瞭現代城市的無處安放。
中國的共享單車興起於4年前並立刻流行起來。2015年5月北京大學的學生們測試了首批共享單車。兩年內出現了大約70多家各種顏色(顏色取決於自行車品牌)共享單車的公司。數千輛廢棄的自行車逐漸堆放在大街上,這些自行車又被疏散到郊區。但是它們的“臨時停車場”也被填滿。

© Sputnik / Yulia Kozlova41歲的中國攝影師把這個項目稱作“無處安放”。近幾年他到過大約20個大城市,看過100多個自行車垃圾場並通過攝影用這樣的墓地證明瞭現代城市的無處安放。
中國攝影師如何清除城市中的共享單車垃圾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41歲的中國攝影師把這個項目稱作“無處安放”。近幾年他到過大約20個大城市,看過100多個自行車垃圾場並通過攝影用這樣的墓地證明瞭現代城市的無處安放。

這種情況促使吳國勇萌生了打造“無處安放”這個大型項目,他也因這個項目為世人所知。
吳國勇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說:

“從一開始我就很關注共享單車在中國的發展。一開始我就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的理念就是綠色環保出行,我覺得這個很好,所以我很早就註冊成為了它們的用戶,但是很快就感覺到共享單車的發展就變了味道,就是在我們的城市包括我們住的小區門口、地鐵站旁邊都堆滿了共享單車,各個公司都瘋狂的投入,是往城市裡面堆,就是大量的往裡面丟,而且要把對手消滅掉,由他們自己來佔領市場。我就感到不對勁了,所以我就開始用攝影來記錄這些事情,最後就找到單車的墓地,這個單車的墓地太震撼了。最後我就到中國各個大城市去尋找拍攝”。
© wuguoyong2015年5月北京大學的學生們測試了首批共享單車。兩年內出現了大約70多家各種顏色(顏色取決於自行車品牌)共享單車的公司。數千輛廢棄的自行車逐漸堆放在大街上,這些自行車又被疏散到郊區。但是它們的“臨時停車場”也被填滿。
中國攝影師如何清除城市中的共享單車垃圾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15年5月北京大學的學生們測試了首批共享單車。兩年內出現了大約70多家各種顏色(顏色取決於自行車品牌)共享單車的公司。數千輛廢棄的自行車逐漸堆放在大街上,這些自行車又被疏散到郊區。但是它們的“臨時停車場”也被填滿。

去年夏天中國搜狐網站發佈了吳國勇拍攝的照片。因此全世界數十億的網民都可以看到這些照片。

吳國勇說:“其實我拍攝的這個共享單車墓地在中國成為了一個傳播性的事件,因為通過網絡報出去之後,所有的網民都呆了,都說:哎呀,怎麼這樣?!因為平時他們看不到這種景象。後來包括政府和官方媒體都跟進,也對政府加強對這個行業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說我覺得藝術介入社會是可以做到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很多藝術家更多的是一種自己的呈現,自己的一種表達,比如說把真的很牛的藝術賣的很貴,但是我覺得面對社會的這種做像我這樣的職業攝影其實是和藝術是融合的,它反映了社會的問題,剛才我說每一個單車墓地本身就是一個大地的藝術作品,由那麼多的共享單車堆積而成的,而且我老是跟他們說這裡的每一個單車墓地非常昂貴的一個藝術品,它五顏六色,堆的形狀也奇奇怪怪的,但是以一種平面的俯瞰它,把它以上帝之眼來看它,它就是一個很怪的,很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一個作品”。
© Sputnik / Yulia Kozlova中國如今有1700萬輛共享單車,超過半數被棄用或盜走。到2020年至少有1000萬共享單車強制報廢,會產生15萬噸廢金屬
中國攝影師如何清除城市中的共享單車垃圾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如今有1700萬輛共享單車,超過半數被棄用或盜走。到2020年至少有1000萬共享單車強制報廢,會產生15萬噸廢金屬

據他說,中國如今有1700萬輛共享單車,超過半數被棄用或盜走。到2020年至少有1000萬共享單車強制報廢,會產生15萬噸廢金屬。吳國勇請大家不要稱他為專業攝影師。他說,他是一個技術人員。他還是在80年代上大學時迷上了攝影。大學一畢業,他很快就買了一台相機。相機是中國產的Phoenix 135,花了他自己差不多四個月的工資。現在他笑著回憶那些年拍攝的照片,它們基本上都是建築物。
吳國勇說,“中國的自行車墓地“開始消失,但這並不意味著垃圾場的問題就完全解決了。還有共享汽車或者電動滑板車的”墓地“。吳國勇認為,它們在中國也無處安放。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