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於經濟壓力還是為保護環境?中國為何放棄澳大利亞煤炭?

© AFP 2023 / WILLIAM WEST中國不會對澳大利亞進行“經濟脅迫”
中國不會對澳大利亞進行“經濟脅迫”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合理調控和優化能源,是中國對其國際責任的承擔,而非藉此對澳大利亞施加所謂政治壓力。澳大利亞不希望把對華煤炭出口問題政治化。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們就當前中澳煤炭貿易形勢作出此番評論。

中國減少煤炭進口

澳要求北京就停止從澳進口煤炭作出解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澳要求北京就停止從澳進口煤炭作出解釋
許多中國工廠和港口已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中西方媒體日前對此進行了報道。中國是澳大利亞煤炭最大進口國。從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中國佔澳大利亞煉焦煤出口的27%,佔動力煤出口的20%。2019年煤炭成為澳大利亞僅次於鐵礦石的第二大出口商品。總額超過395億美元。

根據來自中國海關的數據,還在9月中國煤炭進口量就已開始下降。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貨物下降幅度較大,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煤炭貨物下降幅度較小。路透社援引分析師的預測指出,2020年中國煤炭進口量將比去年減少四分之一,約8000萬噸。

保護環境是煤炭進口配額減少的主要原因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書面採訪時指出,中國許多鋼廠和高爐關閉直接導致了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的下降。

陳弘主任說:“此次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正在加大環境重污染的治理。據悉,河北省已經在10月1日起下了環保死命令,對包括鋼鐵行業在內的高污染行業進行管控、減排,甚至要求一些鋼鐵廠和高爐停產,這直接造成了此次對澳煤進口的停止。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問題上,中國正在採取切實措施,減少碳排放量,力爭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澳大利亞一些人屢屢出於冷戰思維,動輒將貿易問題政治化,將此次中國停止進口澳煤的措施稱作‘經濟脅迫’,這純屬臆測。事實上,中國從不對貿易和投資行為賦予政治條件。合理調控和優化能源,是中國對其國際責任的承擔,而非藉此對澳大利亞施加所謂政治壓力。”
俄羅斯戰略問題研究所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也指出,與有害氣體排放作鬥爭是修改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配額的主要原因。
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說:“西方一直指責中國是污染環境的大國之一。中國正在積極轉向使用節能和替代技術。這又會進一步推動其他行業在新技術基礎上的發展。煤炭是污染最嚴重的能源,因此應減少其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並改用清潔能源。”

澳大利亞不願將對華煤炭出口問題政治化

Сидней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外媒:澳大利亞和中國應找到共同語言
澳大利亞商務部長伯明翰在評論有關中國已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的報道時說,正在與澳大利亞煤炭工業進行磋商,也在通過外交渠道與中國進行磋商。澳大利亞希望確信禁令的信息不準確,保證遵守中澳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和承諾的所有條款。這位澳大利亞部長還指出,他沒有證據表明北京已經明確命令中國公司停止購買澳大利亞煤炭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指出,中國給國內煤炭限定配額並不罕見。他明確表示,這是在中國市場供需之間取得平衡的一種嘗試。

觀察家就此指出,看來澳大利亞政府這次不希望將貿易衝突政治化。總的來看,澳方不想借此炒作,去推測這一禁令是對中澳貿易關係的打擊。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認為,澳大利亞政府之所以持這種冷靜立場是因為希望與中國保持平等關係。

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說:“通常,圍繞此類事件的炒作,並將其引到政治層面,是在不威脅各方利益的情況下進行的。或者已經知道形勢可能開始惡化的時候。澳大利亞絕對不希望這樣,它想解決這個問題。它非常清楚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份量和作用有多大,因此它正在考慮如何將自己的利益與中國的利益聯繫起來,以減少自身損失。”       

澳大利亞必須做出更多努力發展對華關係

陳弘專家指出,中澳關係的主要趨勢仍然是合作。

他說:“澳大利亞方面則應該多做對兩國經貿關係有益的事,改善營商環境,樹立國際營商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在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困境面前,加強國際合作,共度時艱,盡快恢復經濟發展。”

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專家相信,儘管中澳兩國關係中存在政治緊張,但兩國間貿易仍將增長。

他說:“貿易關係最穩定,因為經濟對資源的需求變化很小。相應地,合作夥伴可以以極大的慣性稍做改變。貿易關係建立已久。當然,政治因素,防疫措施可能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它們從根本上不會改變甚麼,尤其是當涉及到像中澳這樣的大國夥伴時。中國到目前為止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總額為1040億澳元。觀察家們尤為注意到,鐵礦石是澳大利亞的主要出口商品,也是中國龐大鋼鐵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避免了雙邊貿易中的某些貿易衝擊。這也同樣適用於澳大利亞向中國供應液化天然氣。”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