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與西方生態學家的論點相反 中國將繼續減少火力發電

© AP Photo / Andy Wong, File專家:與西方生態學家的論點相反 中國將繼續減少火力發電
專家:與西方生態學家的論點相反 中國將繼續減少火力發電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將繼續增加火電裝機容量。全球煤炭研究網絡(CoalSwarm)的研究者們得出了以上結論。他們確信:在未來幾年,中國的火電裝機容量將增加四分之一。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的一名專家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不能相信全球煤炭研究網絡的研究結果,中國在持續開展減少火電的運動。

全球煤炭研究網絡是一個研究火力發電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的組織,他們的學者們分析了衛星雲圖,之後弄清楚,在中國中央政府承諾凍結建設和擴建工程的許多電站中,在過去兩年內都出現了諸多新設施。例如,按照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State Electricity Regulatory Commission, SERC)的命令,華電韶關南雄熱電站(Huadian Nanxiong)的建設在2017年年初因煤電裝機容量過剩而被叫停。但全球煤炭研究網絡確信,今年華電韶關南雄熱電站已經出現了兩座冷卻塔。河南周口隆達發電公司的熱電站也在運轉之中,在衛星圖上似乎看到,冷卻塔中似乎有蒸汽逸出,雖然按照官方命令這座熱電站應該被凍結。

中國北方積極與霧霾作鬥爭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北方積極與霧霾作鬥爭
全球煤炭研究網絡認為:如果衛星雲圖上發現的發電裝機容量將遭到禁止,中國煤電裝機容量將增加259百瓦特,或者說增加四分之一。英國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 Ltd)也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額外燃燒4億噸煤炭--這是印度尼西亞一年的煤炭出口總量。生態學家們的擔憂可以理解:世界煤炭消費量的一半以及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現在都集中在中國。在這兩個指標方面,中國都是世界第一。全球煤炭研究網絡警告說,因此煤電增加四分之一將為世界生態帶來最大的打擊。全球煤炭研究網絡創始人和經理泰德•內斯(Ted Nace)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世界將無法承受中國煤電增加四分之一,這相當於美國燃煤電站的總裝機容量。

內斯說:"當然,新的火電站建設短期將不會大幅增加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其長期效應卻是,建設如此大量的燃煤電站將成為放棄煤炭以及過渡到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來源的障礙。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Solar panel)和風力發電機的最大生產國,因此需要賦予其以應有的地位。但如果他們將投資煤電,那麼中國的所有努力都將白費。按照我們的計算,向這個行業的投資大約為2100億美元。因此煤電新增四分之一是不良動態,這是一條不正確的道路。"

©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 File中國只是承諾,溫室氣體排放高峰將在2030年前過去。換句話說,這意味著中國在2030年後有義務不再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
中國只是承諾,溫室氣體排放高峰將在2030年前過去。換句話說,這意味著中國在2030年後有義務不再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只是承諾,溫室氣體排放高峰將在2030年前過去。換句話說,這意味著中國在2030年後有義務不再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

一些西方媒體開始推測,稱中國這樣將違反本國在《巴黎氣候協定》框架下所承擔的義務。但中國只是承諾,溫室氣體排放高峰將在2030年前過去。換句話說,這意味著中國在2030年後有義務不再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所以,即便中國把煤電裝機容量增加到全球煤炭研究網絡專家們所指出的水平,那麼這裡也沒有違反《巴黎氣候協定》。

另一個問題是,似乎與中國中央政府所聲明的規定有矛盾。去年,中國發改委規定,全國應該減少煤電,以便首先減少這一行業的再生產;其次最主要的是改善生態環境。計劃停用總裝機容量為20百瓦特的老舊燃煤電站。此外,發改委還下令不再新建燃煤電站。這樣,按照當局的計劃,到2020年,全國燃煤電站的總裝機容量將不超過1100百瓦特。目前,中國燃煤電站的裝機容量為993百瓦特。因此如果相信全球煤炭研究網絡的預測,那麼新增259百瓦特的裝機容量將一筆勾銷中國政府的所有計劃。

難道批准基礎設施建設的地方政府違背中央指令行事嗎?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採訪時說,這一點是不可能發生的。

俄羅斯天然氣在中美貿易戰期間將溫暖中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天然氣在中美貿易戰期間將溫暖中國

她說:"地方政府有發展經濟的衝動,但是與此同時,包括煤炭在內的去產能則是必須完成的硬指標。地方政府即便有增加業績的衝動,但也難逃脫去產能得到任務。尤其是現在全國舉國上下都在加大力度實現綠色發展,環評具有一票否決權,難有人違背大勢。新成立的生態環境部就是一個範例。包括去產能在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成為工作主線,煤炭、鋼鐵是去產能的首選行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嚴格的環保監管之下,私自增加煤炭、煤電產能也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但全球煤炭研究網絡認為,某些例外是可能的。內斯把這種現象解釋為地方政府力爭確保自己獲得良好的關鍵績效指標(KPI)。

他說:"在中國,地方層面建設燃煤電站非常常見,因為這將對經濟產生刺激性影響。這樣,當存在更多的重要投資時,地方官員們將給人以正面印象。"

內斯認為,對官員們來說,根據地區經濟增長指標、居民就業率來進行工作報告非常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是快速提升以上指標的最佳辦法。正因如此,地方政府似乎可能繼續發展煤電,而不顧中央的指示。中國專家劉英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這種觀點經不起批評。劉英說,不能只按照衛星雲圖來判斷中國煤電領域所發生的事情。

劉英說:"首先,基於近些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產業的去產能已經達到4.5億噸的規模,煤炭減少了煤電裝機容量也會減少,而且此前還有煤電聯動機制,煤電裝機更應該是下降的而不是上升的。因此,中國的煤電的裝機總量是在相應削減而不是增加。其次,中國對煤礦都有明確規定,小煤礦根本不批,在去產能的過程中,新增煤礦也是稀少的。不僅如此,為了關閉小煤礦,實現關停並轉幫助煤礦工人再就業等國家拿出真金白銀的大筆財政資金來支持煤炭去產能。又何以支持煤電裝機容量的提高。而且中國煤炭產量都已經得到非常嚴格控制,煤電裝機量又何以增加?最後,影像視圖只能作為佐證,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實地調查統計哪裡來的煤電裝機增加的結論。這篇報告的論據不充分,僅憑衛星影像無法支撐說明中國煤電裝機量增加、煤電產能提升的結論。此外,中國注重綠色發展理念,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來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包括發展核能、水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這些能源持續增加對煤電是一個替代,煤電裝機則相應減少"。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