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中烏軍事合作或很快終結

© Sputnik / Marina Lysceva俄專家:中烏軍事合作或很快終結
俄專家:中烏軍事合作或很快終結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近來中國與烏克蘭媒體發表了一些有關烏方向中方轉交原蘇聯航空發動機和航天工業領域技術的文章。其中包括在重慶建設有烏方企業“馬達西奇”參與的航空發動機生產基地,以及向中方轉交蘇聯未能實施的宇宙飛船項目的技術文件。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為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特撰此文就此加以評論。

所有上述合作項目,指的都是很久以前中烏就已開始實施的項目,不過是現在進入了更深入的階段。看來中烏兩國軍事合作將以這些項目而告終。在整個後蘇聯時期,烏克蘭幾乎以白菜價向任何想購買的人出售各種軍械和武器,直至可攜帶核彈頭的中程巡航導彈。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不同,烏克蘭一直沒有有效的武器出口管控制度。有時價值數億美元的大型武器項目的文件,烏克蘭企業幾萬或者幾十萬美元就能賣掉。

當然烏克蘭對中國武器的供應規模無法與俄羅斯相提並論。烏克蘭僅剩下蘇聯軍工聯合體的一些部門,許多產品沒有完整的生產線。然而在一些部門烏克蘭的角色仍很大。首先包括運輸飛機、軍艦燃氣輪機推進系統的研制以及個別戰艦和補給軍艦的設計。完工67%的“瓦良格”航母連同所有文件,以2000萬美元出售給了中國,對中國航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 Sputnik / Marina Lysceva 烏克蘭企業“馬達西奇”
烏克蘭企業“馬達西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烏克蘭企業“馬達西奇”
諸如位於第聶伯市的“尤日馬什”運載火箭製造廠以及位於扎波羅熱的“馬達西奇”發動機製造廠等企業,早就引起了中國的興趣。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陸續簽署合作計劃,並派烏克蘭專家到中國進行技術指導。烏克蘭人幫助中國掌握了基於蘇聯RD-120的運載火箭大功率發動機的生產技術,完善或製造了多種飛機用噴氣式和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安-225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專家:安-225技術文件或被中國用於發展太空計劃
但是隨著同俄羅斯關係的破裂,烏克蘭高技術產業也喪失了自己的未來。只能向中國轉交它僅存的蘇聯技術,把換來的錢用於把烏克蘭航天飛機製造業再維持幾年。此前達成的一致現在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可以預測,中國將獲得發展航天計劃、尤其是月球和遠太空探索所必須的大量技術。中國還可獲得生產包括教練機和重型運輸機在內的多種蘇聯飛機發動機的技術文件和援助。包括米-8、米-17、米171、卡-28、卡32等在內的中國先後購買的400多架直升機的發動機TV3-117VMA-SBM1V的生產,也有可能將完全落戶中國。

由此可見中國在確保自己需求方面將取得一定的進步,有可能將加大出口本國教練機規模,但是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轉折。烏克蘭不可能幫助中國製造戰鬥機用的新型發動機。儘管烏克蘭專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幫助中國人仿制俄羅斯產品,但仍無濟於事。

即便烏方企業轉交必要的材料和技術,生產完全落戶中國也並非易事。例如,“馬達西奇”生產的發動機,一半以上的材料和零件不是來自俄羅斯企業,就是來自宣佈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他們未必能被說服與其合作。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