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一週年回眸總結

© AFP 2023 / SAUL LOEB科技日報: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一週年回眸總結
科技日報: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一週年回眸總結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據科技日報報道,火紅的五月,中國科技界捷報頻傳。中國海域可燃冰首次試採成功、中國新一代大型客機C919首飛告捷、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滬亮相......科技界大新聞屢屢刷屏。

一年前的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向全國科技工作者發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

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噴氣式大型客機C919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媒體: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噴氣式大型客機在浦東機場起飛
大會召開一年來,奮戰在各個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們擼起袖子加油乾,攻克了一道道難題,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振奮的答卷。
大腦是人體最精密的器官,但人類對這個器官的瞭解還遠遠不夠。人類腦圖譜是理解腦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石。2016年6月,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繪制的全新人類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發佈。該圖譜比目前最常用的由德國神經科學家布羅德曼在100多年前繪制的腦圖譜精細4-5倍,第一次建立了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全新的腦圖譜成為在宏觀尺度上研究腦與行為的關係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繼發射暗物質探測衛星後,中國2016年又發射了一系列先進的科學衛星,令世界矚目。2016年8月,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墨子號"的作用,是在太空中分發糾纏光子給地面站。中國欲通過量子衛星來建立天地一體的量子絕對保密通信網。這是歐洲科學家推動多年卻不能上馬的事,現在被中國搶先了。同年12月,中國首顆碳衛星發射,將監測全球和中國的二氧化碳濃度。今後全球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中國也有了自己的話語權。
瑪利亞納海溝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華媒:4500米載人潛水器開始水池試驗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的成功對接無疑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隨"神十一"上天,飛行3天後,進駐先前一個月發射的天宮二號飛行器,在太空駐留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完成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著陸,景海鵬和陳冬身體良好,任務成功。
在航天員刷新太空駐留時間紀錄的同時,中國海洋探測的深度紀錄也再次被刷新。2016年8月12日,中國4500米載人潛水器及萬米深潛作業的工作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結束TS01-01航次,首航凱旋。本航次取得的成果,表明瞭萬米深海已不再是中國海洋科技界的禁區,這是繼"蛟龍"號7000米海試成功後又一個海洋科技的里程碑。
多項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離不開科技重大項目的部署和實施。據介紹,科技部正在組織編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實施方案。其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深海空間站兩個重大項目實施方案已經國家科改領導小組審議並原則通過,近期將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其他重大項目實施方案正全面推進,按照"成熟一項,啓動一項"的原則盡快啓動實施。
在主動佈局和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方面,中國也在積極謀篇佈局。繼2016年成功舉辦首屆G20科技創新部長會議後,今年5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政府倡議啓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行動計劃》。實施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4項行動,被寫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