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歷史學家評論9月3日北京閱兵式

© REUTERS / Stringer俄羅斯歷史學家評論9月3日北京閱兵式
俄羅斯歷史學家評論9月3日北京閱兵式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9月3日閱兵式非常值得關注。對於軍事裝備迷和中國歷史研究者來說都是很有趣的話題,因為這是中國首次舉行紀念抗戰勝利的盛大閱兵式。 應衛星網請求,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洲學院副院長、歷史學家安德烈·卡爾涅耶夫分享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中國早於其他國家捲入這場戰爭(1937年),戰爭死傷人數不少於蘇聯。 所以,這些年來對戰爭的記憶仍銘刻在心。然而,中國卻從未舉行勝利閱兵,這是為甚麼呢?

俄羅斯專家:中國是否會更加頻繁地舉行舉行閱兵式?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專家:中國是否會更加頻繁地舉行閱兵式?
沒有形成這個傳統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猜測。中國和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國一樣同為這場戰爭的戰勝國。 當時執政的是國民黨政府,後來經過國內戰爭後,1949年國民黨政府被推翻。顯然,微妙的局勢和需要重新評價國民黨在戰爭中的作用,使得多年來不便舉行大規模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

中外評論家們認為,中國政府對諸多事件和二戰成果的解釋的轉變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在中美矛盾以及中國因南海問題與一些鄰國發生摩擦的背景下, 舉行閱兵式意在強調中國在世界政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可以看得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希望越來越多地參與解決所有全球性問題。第二個因素是,由於安倍晉三執行的政策,中日關係變得極其複雜。北京認為,安倍的政策會導致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與通常一樣,如果挖得更深一些,就會發現很多細節。中日關係已經不止一年就像坐上“過山車”。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激烈的言辭和憤怒的示威。而且北京閱兵式很難說能嚇得住東京。順便說一句, 官方媒體的評論解釋說,舉行閱兵式的重點是提升抗戰勝利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性,而不是針對日本政府更不是針對日本人民。

閱兵式是不是中國發揮新作用的象徵?中國政治學家早就持有中國是“崛起的大國”的論調,但是閱兵式還是頭一次舉行。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關於二戰勝利成果的講話表明,中國不像美國新保守派所稱的那樣是“修正主義大國”。相反,北京希望維護目前的國際秩序。這個秩序的主要機構就是在二戰結束後建立起來的。

一些觀察家們更傾向於認為,中國舉行閱兵式是出於內部原因。 他們認為,習近平打算通過提振中國人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加強垂直領導權。此外,通過閱兵還有一個內部任務,即在面臨複雜挑戰的形勢下團結中國人民。慶祝活動應該起到分散民眾對複雜經濟問題的注意力的作用。很難評價這種解釋是否貼切,但這種動機是值得關注的。

閱兵式無疑也反映出中國目前對某些歷史問題進行重新評價。此前對 二十世紀30- 40年代所發生的事件的看法是,中國共產黨是抗擊日本侵略的“唯一的力量”,而國民黨的立場實際上即便不是叛變也是妥協。在中國改革開放時期,中國歷史學界經歷了巨大的蛻變。蔣介石政權的投降主義沒有引起太多的爭議便落入塵埃。如今,官方的提法是,國民黨是抗戰“主戰場”的主要力量,而共產黨主要負責敵後鬥爭。如今國共兩黨之間的良好工作關係得到了史學界的補充。在抗日戰爭進程中,雙方都發揮著各自的作用。誠然,為打下伏筆,稱“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領導力量”。

很難說,對現代史當然包括對抗戰時期的重新評價會何去何從。但是現在已經很清楚,2015年9月3日的慶祝活動已經成為這個過程中一個鮮明的里程碑。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