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歷史對話:
二戰英雄城市的榮光
1941年6月,納粹德國向蘇聯發動猛烈進攻,蘇聯各大城市在其進攻的道路上建起了強大的堡壘,在它們的近郊為每一寸土地展開了浴血奮戰。為保衛城市英勇奮戰,表現突出的城市後來被授予"英雄城市"的最高稱號。獲此殊榮的共有9座俄羅斯城市

另一個榮譽稱號是"軍事榮耀之城",共有45個城市獲得這個稱號。在偉大勝利75週年前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實地考察了曾經發生過激戰的地方

我們的"戰爭之城"欄目將向大家展示這些城市的現狀。在收集這份獨家報道材料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勒熱夫軍事榮耀博物館和斯大林格勒戰役全景博物館的大力支持


"軍事榮譽城市"勒熱夫
1941年年末,德國人已經佔領了勒熱夫。但戰鬥並非是為了爭奪城市本身,而是為了阻止德國軍隊向距勒熱夫200公里處的莫斯科推進。希特勒向這一地區投入法西斯軍隊中的最精英部分、2/3的"中央"集團軍。在這一地區,蘇軍長時間成功地拖住了德國軍隊,使他們無法進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
勒熱夫
©勒熱夫軍事榮耀博物館
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蘇軍為解放勒熱夫,展開4場大規模攻勢,戰役在莫斯科州、斯摩稜斯克州和加里寧格勒州持續了15個月。戰鬥異常慘烈,雙方損失堪稱災難性。德國軍隊擁有裝備、坦克和空軍優勢。德國空軍幾乎是在不間斷地對紅軍進行轟炸。
勒熱夫市經過伏爾加河的老公路橋梁。1941年10月,蘇聯紅軍從城市撤出時,將橋跨炸毀。但德國工程師修復了大橋。1943年納粹撤退時,根據希特勒的命令,又將大橋炸掉了。而且,希特勒本人想通過電話聽到大橋被炸的聲音。
© 勒熱夫市軍事歷史博物館

勒熱夫之戰,儘管是偉大衛國戰爭期間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但長時間里,並未得到重視。原因在於,這不是一場勝利之戰。1942年整整一年,蘇軍一直圍困著敵人,試圖將其消滅,但並未成功。僅在1943年3月斯大林格勒解放後,德國人擔心在勒熱夫-維澤姆斯基被圍,才將軍隊撤出。最高統帥斯大林曾下令,"在1942年1月11日前,拿下勒熱夫"。但命令的執行持續了15個月

勒熱夫四場進攻戰役中,蘇軍陣亡、失蹤和被俘人數,要高於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損失總合。
勒熱夫邊疆博物館中,保存著納粹在勒熱夫大地犯下的暴行罪證。城市被佔領期間,整座城市幾乎被抹去。到處都是廢墟、成堆的碎磚、燒毀的建築物骨架和神奇般保留下來的居民樓。這座省城,曾經相當的繁華,但此時已難以目睹。

英國首相丘吉爾於3月4日給斯大林寫了親筆信:"解放勒熱夫,請接受為最為熱烈的祝賀!"
國立銀行大樓
建於1912年-1914年,為俄羅斯現代風格。城市被佔領期間被毀,現已修復。目前,檢察院在這裡辦公。
©勒熱夫軍事歷史博物館
伏爾加河畔的升天大教堂,建於1855年。1939年關閉,1985年再次開放。
戰爭期間,這裡是市場,市民在德國佔領者監督下,購買和交換商品。目前,這裡依然是市場大樓(右側)
©勒熱夫軍事歷史博物館
2007年,俄聯邦總統簽署命令,授予勒熱夫"軍事榮譽城市"。那些"祖國保衛者在激烈的戰鬥中,表現出堅毅、勇敢和群眾英雄主義"的城市,才能獲此殊榮。目前,勒熱夫居民數量像戰前一樣,約為5.7萬人。
伏爾加河上的新橋
斯大林格勒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東南部150公里處爆發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軍指揮戰役的是裝甲兵上將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後升任為元帥)。儘管敵方在坦克、空軍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但僅在1一個月後、即8月末才接近城市

斯大林格勒市匯集著200多家工業企業,為前線生產80多種產品,
其中包括著名的T-34坦克和高質量裝甲鋼鐵。這座城市還是伏爾加河上的港口,
因此,德國人有必要終止河上運輸線路,阻止石油、煤炭、鹽、棉花、
建築材料和工農業品進入中央腹地
馬馬耶夫山崗·《祖國母親在召喚》紀念碑,伏爾加格勒,2020年3月
斯大林格勒防禦戰持續了半年時間。這段時間里,有91%的民宅被摧毀。戰後,第一個恢復的建築物是帕夫洛夫樓,是由切爾卡斯克運動的女性們重建的。

交戰過程中,這棟四層樓成為防禦的支撐點。緊靠伏爾加河,意味著可以渡河。羅季姆採夫將軍的近衛軍官兵們共堅守了58天。25名勇士接到命令,應阻止敵人過河。1965年,大樓端牆上設立了紀念牆,上面刻著大樓保衛者們的姓名。此外,還建起了柱廊。

1985年,從磨坊一側,又建起另一棟牆,以紀念斯大林格勒重建。
磨坊一側的帕夫洛夫樓
陣亡將士廣場


19世紀下半葉,這裡曾是貿易集散地,其周圍分布著倉庫和商店。20世紀初,中央廣場上建起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旁邊還辟出了林蔭道。廣場由此更名為亞歷山大廣場。1905年和1917年革命時期,這裡舉行過各種集會和遊行。國內戰爭期間,紅軍和白軍都曾在廣場上舉行過閱兵式。1920年,布爾什維克勝利後,此次安葬了54名遭白軍折磨致死的人。為了紀念他們,廣場改名為陣亡將士廣場。1942年9月,敵人攻入斯大林格勒市中心,陣亡將士廣場變成了激烈戰鬥的地方。

現在,廣場完全變了樣,這裡建起了現代化的酒店—"伏爾加格勒"和"國際旅行社"、醫科大學以及商店和銀行。廣場本身變成了梯形形狀。

這是專門運進廣場的德國He-111飛機的一部分,是可以戰勝法西斯的標誌
©博物館全景圖"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下側的建築物是商人列普尼科夫家族的私邸,建於19世紀末。革命後,這棟別墅被國有化了,紅色察里津防禦司令部設在這裡。1937年,這裡成為紅色察里津防禦博物館。偉大衛國戰爭期間,展品運到伏爾加河另一側的軍營中。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期間,市中心曾發生激戰,外牆嚴重受損,內部燒焦。但1948年,博物館完全修復,而且最大程度接近於最初的外形。
目前,這裡是俄羅斯南部地區國內戰爭歷史紀念館。
中心百貨大樓,是希特勒支持者、巴巴羅薩行動制定者之一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元帥結束自己不光彩生涯的地方。

蘇聯少將拉絲金接受德軍元帥投降,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關鍵點。1943年1月31日,保盧斯用蹩腳俄語說道:"德軍元帥保盧斯向紅軍投降。"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幾小時,希特勒向其授予這一最高軍銜。

現在只能看到一部分歷史遺留下來的正面。戰後這座建築被建成新房屋。這個著名的商店的正面被這些房屋擋住,並在院子里,看不到。

德國第六集團軍指揮官的最後掩體。整個情景,是"記憶"博物館員工們根據照片和文件做了歷史復原。桌子上放著一瓶白蘭地和一包咖啡。
德軍元帥保盧斯從地下室被押出時,並非從中央大門、而是從司令部房間的窗戶出來的,因為他不想經過自己的士兵。
弗里德里希·保盧斯是斯大林的私人俘虜。戰後,他在紐倫堡大審判時成為關鍵性的證人。斯大林死後,他被允許返回德國,但去的東德。
大糧倉是斯大林格勒市內的最高建築。進攻糧倉,是城市爭奪戰的象徵之一。1942年9月,蘇聯士兵和北方艦隊的水兵們,幾天之中多次擊潰形成合圍的德軍。德國人想將糧倉的形狀放到特別的肩章上,以紀念攻下斯大林格勒。歷史學家們認為,肩章設計者之一是保盧斯本人。1943年1月26日,蘇聯軍隊解放了糧倉,進攻此地的海軍士兵,在糧倉塔樓上竪起了紅旗。

數以千計凍僵、病痛和飢餓的德軍士兵們,舉著白旗走在廢墟上,被擊毀了的軍事裝備散放在上了凍的草原上。這樣,德國精英部隊之一、第六集團軍不復存在了。

1943年1月26日,圍困斯大林格勒的德國集團軍被分割成了兩部分。
大糧倉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博物館全景"
在現代重設穀倉。圖片: 米佳·吉明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持續到1943年2月2日,是世界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最終以紅軍勝利告終。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地是斯大林格勒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這家工廠戰前已開始生產坦克。開始時生產的是T-26輕型坦克。1941年年初,開始出產T-34坦克。1942年9月,德軍攻近工廠附近時,共生產了3776台T-34坦克。

1943年2月2日,拖拉機廠區域被解放了。當時,蘇軍對車間和村莊廢墟中的德國集團軍北部集群實施大規模炮火打擊。晚上16點,希特勒士兵最後一個抵抗點被消滅,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了。

21周激烈戰鬥中,向廠區拋下數以千計的炸彈和炮彈。1943年2月2日,捷爾任斯基工廠已變成了廢墟。但工廠最終還是得到了修復。1943年夏,工廠在這裡組織了"斯大林格勒的回應"坦克縱隊。而在1944年6月,第一台拖拉機從修復後的工廠下線。很快,這裡又開始為T-44坦克生產發動機。
1930年,在美國專家的參與下,蘇俄建起了第一座拖拉機廠 – 斯大林格勒廠。
941年偉大衛國戰爭開始時,斯大林格勒約有52.5萬人。但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之際,僅剩32181人了。
那段時間里,中心區僅生活著31人。
傳奇坦克T-34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