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拿人權說事,對德國在華企業施壓

CC BY-SA 3.0 / Richard Bartz / 美國拿人權說事,對德國在華企業施壓
美國拿人權說事,對德國在華企業施壓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02.2024
關注
評論
德國大眾車廠數千輛高檔車被困在美國港口,據稱,車體中發現在中國強制勞動生產的配件,保時捷、奧迪和賓利汽車前面都設置了障礙物。
多年來,西方政治家一直在推動中國新疆使用強迫勞動問題。此次,美國以此為藉口,對其歐洲主要盟友之一加大政治壓力,以擾亂中德生產和技術合作。
凡此種種,目的並非僅在弱化德國汽車工業,同時也在壓低其在美國和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這只是華盛頓削弱歐洲和德國經濟以便為美國公司獲取額外好處的場景之一。
美國壓力之下,歐洲放棄俄羅斯的能源穩定供應,不得不從美國購買液化氣,價格要比俄羅斯管道輸氣高出2-3倍。其結果是,歐洲大型經濟體崩盤,而德國處於大蕭條的邊緣之處。
大眾汽車將供往美國的高端車供應延遲到3月末。這家車企此前有意更換新疆生產的電子組件。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計劃向中國小鵬公司(Xpeng)投資7億歐元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6.07.2023
大眾汽車公司將向一家中國公司投資7億歐元
預計,美國當局的限制措施將給德方帶來巨大損失,原因是,這直接破壞了現有生產和分銷鏈條。顯而易見,德企面臨雙重打擊:國際市場上形象損失高昂,高端品牌威望受損,其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也遭到打擊。
與此同時,週三,德國公司屈從於美國的壓力發表聲明,指出未發現任何與其新疆項目有關的侵犯人權證據。在壓力越來越大背景下,德方正與中國合資夥伴上汽集團就未來商業活動方向進行談判。大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正對各種可能場景進行深入研究。
如今,許多此前計劃在華開發與投資的德國企業,不得不想辦法繞開政府設置的障礙。德國借用美國關於減少對華依賴的論調,收緊向企業在華開展業務提供政府擔保的官方機制,同時還效仿美國,以國家安全利益為藉口,限制科技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弗拉基斯拉夫·別洛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這並不能阻止德國企業的計劃。

他說:“商界反對任何限制,這些限制對商界來說都是負面的。德國企業在沒有國家支持情況下維持在華市場經營模式方面不存在甚麼問題,哪怕政府不施於援手。商界曾向經濟部長哈貝克、外長別爾伯克表明,將繼續實施在中國的計劃,儘管部長們多次提及高風險問題。德國大型化工與汽車製造企業,對在華投資感興趣。政治打壓情況下,中小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力度要小很多,但外貿方面活躍度沒有變化。投資協作前景,也與德國選擇將中國打造成東南亞市場開發產品生產中心的戰略選擇有關。”

德國央行的官方數據,也為德企在中國市場經營的長期意願提供了佐證。據銀行資料,德國去年對華直接投資上漲了4.3%,實現創紀錄的119億歐元。與此同時,銀行報告還顯示出德企與中國構建生產銷售鏈條的新戰略。去年,中國投資佔德國總對外投資額的比例增加了10.3%,是2014年以來的最高點。同時,德國對亞洲其他國家的直接投資仍維持在大約8%的水平。
德國在世界氣候大會上向中國施壓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4.12.2023
德國在世界氣候大會上向中國施壓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