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反應很奇怪

© AFP 2023 / YASUYOSHI CHIBA台北
台北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01.2024
關注
俄羅斯外交部就台灣地區大選表達的俄方立場不出意外地竟與台北引發了爭議。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答記者問時所作的回答無非是明確2001年《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所表明的政治原則。
俄羅斯沒有表達選舉本身希望出現的結果,也沒有給民進黨帶上明顯親美的標籤。此外扎哈羅娃在回答時還提到了葉利欽總統1992年9月15日的法令:根據該法令俄羅斯和台灣是非官方關係。可見台灣“外交部”似乎剛從沈睡中醒來,就匆忙做出這樣的表態,不禁顯得有些奇怪,而且醒得還如此突然,竟開口罵起來。這份非常荒誕的“文件”稱,“俄羅斯自甘淪為中國共產黨政權打手,刻意在“我國”大選後,扈從中國的‘一中原則’謬論”。
俄羅斯未對這種罵聲做出外交上的回應。我個人認為,沒有這個必要,俄羅斯為甚麼要沈浸在一個更像是搞宣傳戰和信息戰的的現實中呢?
俄外交部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3.01.2024
俄外交部:俄羅斯呼籲“外部勢力”不要進行與台灣地區選舉有關的挑釁
現在不妨讓我們來看看台灣“外交部”是如何評價其他國家對週六選舉的反應的。台灣感謝法國支持選舉,但省略了法國聲明的重要部分。其內容並不多,刪除似乎是為了節省空間,這裡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保留部分:法國期盼繼續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刪掉部分:“在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框架內”。 德國外交部1月14日稱,德國與台灣在許多領域保持著密切和良好的關係,並願按照德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進一步擴大這種關係。當然台灣“外交部”在自己的“感謝”中做了修改,刪除了“一個中國”,是非常虛偽地。由此可見,台北並不喜歡一個主權國家擁有表達自己立場的權利。意大利也很不幸。凱達格蘭大道上的政府認為羅馬犯了一個錯誤,從意大利的簡短聲明中刪除了“完全符合我們一個中國政策”的表述,最終把所有帽子都扣到了俄羅斯頭上,儘管意大利、德國和法國也都表明瞭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副所長、俄羅斯台灣問題權威專家瓦連京·戈洛瓦切夫曾撰文寫過民進黨獨有的“外交”獨風格。這種風格讓台北有了“麻煩製造者”的形象,這有違台灣既定目標,只能加深台灣在國際上的孤立和被邊緣化。這位俄羅斯專家認為,民進黨的“去中國化”和“台灣化”政策與一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去俄羅斯化”非常相似,這讓俄羅斯人難以理解。
專家:台灣地區新一屆領導班子將與美國協調行動並與在野黨進行對話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01.2024
專家:台灣地區新一屆領導班子將與美國協調行動並與在野黨進行對話
台灣“外交部”的最新表態只能被理解為是對俄羅斯的不友好舉動。這是對俄羅斯作為後蘇聯少數幾個至今仍與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的國家之一這一事實的無視,也是對俄羅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有權與中國發展自己認為需要的那種夥伴關係這一事實的無視。“打手”這一侮辱性的標籤未必能得到那些對台灣文化懷有好感、閱讀在俄出版的現代台灣散文、對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成功感興趣、擔心島民成為毀滅性地震受害者的俄羅斯人的理解。圍繞所謂的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陰謀而出現的台灣“外交地震”被證明是杜撰的。現實是,外交上承認台灣的國家數量變得更少了,昨日台灣又失去了一個盟友——瑙魯。
(伊戈爾·傑尼索夫,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俄羅斯的中國學》雜誌副主編)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社立場無關
新聞時間線
0